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新消费时代, 徐州老字号如何“永葆青春”?

2023-11-2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1-2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郑微

日前,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全国共计981家中华老字号品牌复核通过,55家品牌因不达标被移出老字号名录。徐州有4家中华老字号通过复核,分别是万通、老同昌、两来风、马市街。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规律。“此次复核,让老字号‘有进有出’,有利于保持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同时,也是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一种警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这是每个老字号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徐州市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刘春雷认为。

截至目前,徐州共有31家“老字号”企业,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4家、“江苏老字号”企业5家。在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的今天,徐州老字号企业如何跟上发展节奏,不被市场淘汰,让“老字号”“老当益壮”,甚至“永葆青春”,交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卷?日前,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百年传承 铸守品质

如果时间是见证“老字号”历史的长河,那么品质就是丈量“老字号”生命长度的标尺。

“质量始终是老字号企业的生命线,产品质量决定了品牌最终的竞争力。”刘春雷说,老字号企业想要长存,应在守正中前行,狠抓产品质量,练好“内功”,才能保持自身的品质优势和品牌价值,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百年品质,百年传承”。始创于1927年的老同昌茶庄发展到今天走过了近百年历史。

老同昌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被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过数十年的风雨成长,老同昌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品茗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公司。

多年来,老同昌坚守对传承技艺和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产品品质始终如一。“企业始终秉承‘质量就是生命,信誉就是财富’的企业宗旨,在保持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吸纳现代技术优势开展创新,‘专注产品,苦练内功’,让本就质量过硬的品牌实现进一步成长。”徐州市老同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郑梦寻介绍,该公司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老同昌牌茉莉花茶获得首届徐州市《舌尖上的茶香》网络评选第一名。

解放路上的马市街饣它汤,每天清晨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来买早点的顾客排起长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马市街饣它汤,既是中华老字号,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老字号与非遗保护的叠加效应下,马市街饣它汤既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徐州“美食代表”,也变成了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食“打卡地”。其背后决定性因素要归功于马市街饣它汤的食品质量,“马市街饣它汤所有食物均采用新鲜、高品质食材,选料考究、营养丰富、质量有保障。”徐州市金悦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念焱告诉记者,马市街饣它汤以其独有的特色、独特的味道、高质量的要求,先后荣获“江苏省名小吃”“中华名小吃”“中华老字号”“江苏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作为老字号品牌,万通产品能够这么多年仍然受欢迎,正是因为对品质的坚守。”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本强表示,万通食品秉承优质原料,围绕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证产品数十年如一日的优良口感。

在徐州,正是老同昌茶叶、徐州恒顺万通食品、两来风、马市街饣它汤等众多老字号产品始终坚守对品质的严格要求,成为老字号企业不断向前迈进的坚实根基。

改革创新 向新而行

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想要永葆年轻活力,创新求变,是一条绕不开的发展准则。

“对‘老字号’实施动态管理,就是要让‘政府之手’握住‘市场之手’,紧抓新的消费潮流和趋势,倒逼‘老字号’不断向‘新’而行。”刘春雷认为,对老字号而言,一方面要用精湛的传统手艺和精雕细琢的品质,以坚守和情怀留住消费者;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引入新理念,在产品个性化、现代服务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续写“不老传说”。

“要吃酱醋到万通”,这是徐州人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万通作为徐州市4个中华老字号之一,在淮海经济区享有盛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最早的“万通”全称叫万通公记酱园,创办于1941年。2004年,万通与江苏恒顺醋业共同组建成徐州恒顺万通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为万通这个中华老字号搭建了全新的发展平台。

王本强介绍,作为中国米醋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万通聚焦主业,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如今在恒顺万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液态发酵醋生产拥有国内首家引进的德国菲林斯公司液态醋生产设备,延用至今的液态分层发酵等独特的酿造技艺,在我国酿醋行业独树一帜;高盐稀态酱油等生产车间几乎囊括了当今国内调味品行业所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主要生产和经营“恒顺”“万通”牌高稀酱油、液态米醋等系列百余个品种;公司还先后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

“食品产业是徐州最具潜力和带动力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企业在做大规模,加快品牌打造,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不断发力,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走在时代前端,不断焕发老字号的青春与活力。”王本强说。

老字号从历史中走来,与城市共同成长。“像万通一样,越来越多的老字号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与政府、协会等多方形成合力,把老招牌越擦越亮。”徐州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吴开伟说。

守正创新 生生不息

“带着昨日辉煌的老字号,正在面对的是与自己‘年龄差’超过几十岁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吴开伟说,在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的今天,不少老字号正通过数字经济、创新场景等方式,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从去年起,马市街饣它汤就搭上了抖音短视频、抖音直播等数字化营销“快车”。“我们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老字号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借助网红们的号召力,向网友们展示老手艺,大大拓展了消费群体,也进一步传承了中华历史文化。”曹念焱认为,老字号企业要本着“创新不守旧”的发展思路,及时适应新型经济形态,快速调整营销方向,才能让老字号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去。

近年来,随着“直播探店”“短视频”“视频直播”等一批新消费关键词的出现,在徐州,像马市街、老同昌一样,承载着时代印记的众多老字号企业纷纷提升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新时代下积极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

走访中发现,互联网线上平台与带有体验感的线下店铺相互融合,成为越来越多老字号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的新业态、新场景。

老同昌茶庄是许多徐州茶友儿时的记忆。如今,为了顺应市民的消费习惯,老同昌也加入了电子商务销售大军。“老茶客们想这一口了,不仅能在线下实体店找到我们,而且动动手指,网上也可下单。”郑梦寻说,如今“老同昌”不仅在徐州市县设立15家连锁店,并在互联网上建立茶商城购物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三端联通,销售六大茶类以及花茶、保健茶、礼品茶和精美茶具茶器等3000多个品种,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较大的茶叶专业公司。

“我爱喝茶,且只爱喝老同昌的茉莉大方。”徐州市民董老先生目前跟着儿子居住在北京,他在电话中说,“最近几年,老同昌茶叶也能上网买了,方便了很多。”

“我们正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郑梦寻介绍,公司不仅组建了线上销售团队,公司管理层也在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希望通过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变则通,通则久。守正创新,是老字号能够生生不息的‘法宝’。”吴开伟有感而发,徐州的老字号企业用精湛的传统手艺、坚守的匠心精神、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及不断丰富的消费体验,精心维系着徐州人的味蕾,也持续推动老字号迸发生机、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