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奏新曲 千年古韵拂新风
通讯员 王卫 张玉
中式婚礼秀传递古韵汉风之美,汉服设计大赛掀起火热“汉服风潮”,美丽乡村游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以来,古城沛县频频“出圈”,新文旅御“风”而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面对当前文旅市场强劲的复苏势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沛县着力打好“刘邦故里、帝王之乡”和“滨湖之城、生态沛县”两张牌,将文化游和生态游有机结合,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促进文化传承发展,讲好沛县故事。
走进位于沛县滨河北路的汉之源景区,楚韵汉风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汉之源景区里的世界刘氏会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海内外刘氏宗亲寻根问祖的活动中心,它与汉城公园、泗水亭公园、歌风台一起成为沛县靓丽的汉文化旅游景点。
大风歌碑、琉璃井、射戟台、汉高祖原庙……沛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汉文化早已成为沛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如何跨越时光沟壑,推动汉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在保护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让古城沛泽绽放时代新韵?
近年来,沛县以旅游业为抓手,不断加快汉文化展示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泗水亭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提档升级,既让汉文化融入旅游产业链,也让汉文化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在沛县汉街,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现场就摆满了各色摊位。
特色小吃、IP文创、趣味玩具……紧密相挨的小摊位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人影叠着人影,笑声合着笑声,市民游客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举头是千年历史,低头是现代文明,以汉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多重时空在沛城交织。
深挖文化“富集矿”,也要打好旅游“生态牌”。
生态的绿色转变,也为沛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煤城”一度是沛县为人们所熟知的标签,占江苏省总储量40%的煤炭资源为沛县带来一度的辉煌,却也留下262.5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地。
从“大地疮疤”到“绿色氧吧”,沛县通过开展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复、水系连通等工程,将满目疮痍的塌陷区建设成了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
初秋的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天一色,郁郁青青,飞鸟成群,芦苇摇曳……秀丽的景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
而除了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能够让游客大饱眼福的秀丽风光在沛县还有很多。
可以去微山湖边的湖西农场,眺望白鹭、大雁舞动翅膀悠然飞过;可以去沙河果都园里,观赏精致独特的田园风光,品尝淳朴甜美的自然果香;可以去千岛湿地,看鱼儿摆尾荡微波,听杨柳枝上鸟歌唱……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一幅幅加快文旅融合的唯美图景正在古城沛县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