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主城区成为中心城市的强劲支点
本报评论员
初冬暖阳,照耀彭城大地。11月14日,全市三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决心、提振信心,只争朝夕、紧抓快干,持续掀起抓招商、上项目的热潮,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入园区、看进度、比速度,观摩团一行先后走进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港务区)重大产业项目现场,倾听拔节之声,感受发展脉搏,集中检验主城区项目建设新进展新成效。从数字经济产业园到半导体产业园,再到都市工业智能制造项目,此次观摩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是扎根我市主城区实施创新发展的都市工业项目。
主城区是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主城区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当前,徐州肩负着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大任务,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关键在主城区、关键靠主城区。短期而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是克服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破除机制障碍,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长远来看,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力打造城区经济“升级版”,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都市工业是以都市特有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为依托,以工业园、楼宇等为载体,在都市区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的现代产业。发展都市工业,既要注重打造高品质的科创空间,也要科学布局先进制造业,既要有老街区的有机更新,也要有精品特色街区的创新打造。对于徐州而言,主城区空间有限,产业集聚形态更需关注“垂直式”发展。在尝到先期发展的“甜头”后,当下三个主城区要因时因势“转换赛道”,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加快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此,要紧盯“两重一实”项目序时进度,用好有效时间,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协调服务,全力以赴往前赶,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交上一份全年过硬答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加快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要强化项目招引、调优产业质态,促进产城融合、数实融合。在此基础上,主城三区产业发展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选择基础好、有抓手、条件成熟的方向重点打造,切实做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为城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眼下,全年收官在即,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形势不等人。围绕打好收官之战,各地要拿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劲头,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把工作落到位、把节奏拉起来,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成为中心城市的强劲支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高站位大格局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