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主题教育“四下基层”答好“一线考题”
本报记者 张德鹤 林雪 见习记者 周双双
邳州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把“四下基层”同主题教育重点措施衔接联动,厚植为民情怀、挺起担当脊梁、迈稳实干步伐,在一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走向一线“讲”
党的声音“聚民力”
邳州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走向一线,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坚持开门搞教育、开设主题公开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率下当表率,邳州市领导班子带头,每月深入包挂镇(区、街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开花结果”。市直各单位党员干部参照市领导包挂制度,定期“进村入户”,累计开展宣传宣讲290余场次。
官湖镇党委针对辖区内企业较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一对一指导 22 个企业党组织制定“学习计划表”及党员个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把握学习时间、规范学习形式。通过原文原著“系统学”、追本溯源“沉浸学”、焦点专题“互促学”,将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理论水平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河科技注重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灵活运用线上平台组织理论学习,凝聚企业职工爱党爱企正能量;TATA木门利用微信群,转发党建知识150 条;盛和木业利用“车间微党课”,深入生产一线,在车间内学、在岗位上学,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两新’党建指导员发挥‘宣传员’‘引导员’作用,为企业开展‘送学上门’服务、‘微宣讲’活动,推动主题教育在企业落地见效。”官湖镇党委书记苗加雨表示。
学习阵地向企业、项目一线延伸,邳州根据“两新”组织特点,灵活运用“线下+线上”方式,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以“深学争优走在前、敢为争先闯新路、实干争效开新局”为主题,组织党员集中学习300余次,促进广大“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入脑入心。
港上镇300多名外出经商党员,成立了驻上海流动党员党支部、驻苏州流动党员综合党委。实行“流动党员学习联络员”制度,选派 7 名乡镇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成员担任联络员,给600多名流动党员发送参加主题教育提醒短信4次,联系指导做好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不掉线。
目前,邳州利用王杰精神宝贵资源,打造“名师课堂”“移动课堂”“田间课堂”“行走课堂”等多种模式,开展理论宣讲100多场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理润邳州”新思想学习宣讲工程示范作用,开展网络宣讲活动60场次,受众万余人次。
沉下一线“看”
决策部署“顺民意”
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沉到一线真听真看真研究,收集好第一手资料,掌握好最急事最难题,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
邳州市委常委会带头示范,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形式,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科技创新”等专题调研,带动3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聚焦本部门本领域具体问题制定调研课题清单,深入一线调研323次,梳理各类问题167个,解决问题141个。
调查研究需要精准问需,方能在一线调研中探明发展新路子。邳州高新区以发展和创新为两大主题,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依托网格化管理,整合“党员+网格”力量,组建以机关党员干部为网格长、企业党员职工为网格员的服务队伍,由“网格长”带队,每日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 ,目前已形成“企业网格化管理”“低效企业清理”等10项调研成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新河镇把解决企业难题、服务产业链提质增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专项服务工作组开展集中调研。加快镇域养殖棚舍建设, 缓解润客食品原材料短缺问题,从源头降低绿色食品产业链运转压力,新河镇党委书记董飞表示,“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河镇始终把解决难题、推动工作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扎实的调查研究破解发展难题。”
目前,邳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多往项目一线去、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的方式,确定调研课题697个,开展民情访谈、体验式调研、微调研4312次,梳理各类问题2174个,解决问题1988个。
深入一线“问”
群众工作“惠民生”
深入一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邳州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民解忧、为企纾困,把解决方案送到“家门口”。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邳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开设了一个特别的窗口,专办“办不成”的事。沂州科技有限公司是邳州的重点企业,落户邳州时,企业用地需求面积较大。受条件限制,邳州按照一次规划分批次供地的要求,预留发展用地,导致企业后期在建设工业厂房时存在跨宗地建设、建筑物超红线等问题,一直未办理不动产权证。
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指定专人全程督办。“我们联合测绘大队,带领相关科室到企业实地考察、现场实测,用1个星期就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解决企业困难。”邳州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法规督察科科长傅向东表示。
此外,邳州还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调查研究的阵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疑释惑。
戴圩街道推出“‘圩’您办”APP,依托互联网赋能,创新社会治理,有效贯通“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这条路以前是小土路,只有一人宽,过来过去很不方便。”指着贯通耿埠村和前进村的必经之路,村民耿家强笑容满面,得益于戴圩街道创新开展“圩”您办社会治理探索,小土路变身4米宽的水泥路,群众出行更便捷。
戴圩街道将街道细分为240个微网格,全部设立网格二维码,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扫码向网格员反映问题。“通过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由网格员对接群众,及时倾听百姓诉求。”戴圩街道党工委书记范雪强表示。
结合“民声通”“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等工作,邳州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梳理群众诉求意愿,排查各类问题、隐患、矛盾、意见建议等共5126条。开通“政风热线”栏目,组织各镇街和市直单位现场回应群众普遍关心问题,在“邳州发布”等媒体发布全市各单位(部门)整改整治成果,晒问题、亮进度、告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奔赴一线“干”
实干解题“暖民心”
现场办公下基层,邳州坚持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吃准吃透群众需求,以实干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暖民心。
在议堂镇议堂村,经过整合的田地一望无垠,一块块大田错落有致,犹如整齐的方格。“通过开展‘小田并大田’,将原有2836块小田合并为99块大田,便于村民耕种。”议堂村党支部书记李坤介绍,全村还整理出583亩溢出土地,全部用于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百万元。这笔钱又被用于兜底全村老人的幸福晚年,为他们提供免费理发、免费洗浴、补助就餐以及物业管理等服务。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邳州全体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敢闯敢干、不甘落后的精气神,越是“难”,越要事不避难、攻坚克难。
荣盛文承苑小区居民约有6000户,人流密集,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摊点的集聚常导致周边道路堵塞,妨碍市民正常通行。为此,文承社区在小区东门、西门各设置1处便民疏导点,规范商贩经营行为。
在小区西门前,19个精致小木屋一字排开,各式商铺应有尽有。“通过平台发包,给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减免一部分租金。”文承社区党支部书记沙欢表示,昔日令人苦恼的“老大难”不仅变成了“新样板”,还成了“摇钱树”,每年能够为集体增收70万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邳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学思践悟、笃行实干。“深入践行‘三问四有’,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员干部集中受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胡海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