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三十年星辰逐梦,十二次载人问天

2023-10-27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鲍彤
2023-10-27  中国徐州网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静静矗立在发射区,已经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神舟十七”号即将启航。将在中国空间站与“神州十六号”实现太空会师后,开始长达半年的太空旅程。从进入地球轨道,到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神舟十七号”飞船大约需要经历6.5个小时的多次变轨,而这短短6.5个小时,中国的几代航天人却凭借着自立自强的探索精神,坚定地走了30年。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中华儿女千年飞天梦圆。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实施,从此,中国载人航天的宏伟画卷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始缓缓铺陈。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飞向太空、2002年“神舟四号”成功返回,仅用了两年时间,通过四艘无人飞船的大量数据积累,使得载人航天的前期实验顺利完成。2003年十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成为浩瀚太空的首位中国访客,我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也在飞船太阳帆板展开的那一刻,终于圆梦。

从组合飞行器到在轨空间站,太空探索技术稳步拓展。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在幽暗深邃的太空中,五星红旗显得无比鲜艳,新的空间实验室组件任务也进入了加速阶段。2011年至2013年,“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三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国突破了空间组合体人性化设计基本技术、空间站建造基本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至此,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后,我国开始了空间站阶段的任务。其目标是建造一个长期有人照料、可持续使用、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平台——中国空间站。2021年,“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落户于中国空间站核心位置,同年三名宇航员首次进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版图上空,中国航天人用坚韧和毅力搭建出了人类第二个“太空家园”。

从自主研发到国际合作,敞开大门展现大国风范。30年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无到有到国际领先,个中艰辛无法用只言片语描绘。中国却从未吝啬向全人类分享辉煌的太空探索成就,在航天领域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同时,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国际合作项目载荷将很快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与欧空局联合实施的10个空间应用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作为我国第十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七号”的发射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接中国太空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这不仅标志着空间站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也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实践。

星河浩荡,逐梦九天。航空航天事业是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和挑战,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0年间的载人航天事业代表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成就,也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今年,中国空间站将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中国航天又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远。(宋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