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奏响水稻“丰收曲”
本报记者 林雪
在邳州市占城镇,稻浪成海,金灿灿的稻田仿佛一块块“黄金毯”,与青翠茂盛的山林交织成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灵动的秋日油画。村民们抢抓时令,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纵横驰骋,奏响田间“丰收曲”。
在占城镇占城村景区路东侧的230亩高标准农田里,一台收割机刚刚返航,将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黄的谷粒倾泻而下,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收割、装车、运输,一气呵成,为稻谷丰收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8万亩,共组织了50台联合收割机,预计3到4天就可以完成收割。”占城镇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奎介绍,占城镇水稻已实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不仅插秧、收割是机械化,除草、打药、施肥都是用无人机进行的,高效省时,农药撒得还均匀。”张奎说,水稻收割完成后,还将利用旋耕机对秸秆进行就地还田,大大缩减了秸秆禁烧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
陈景雪是陈庄村的种粮大户,去年承包了近200亩土地,全部用于小麦和水稻轮作。“这两年粮食价格较高,去年水稻产量是1300斤/亩,价格是1.14元/斤,一亩地收益大概在1500元。”捧着沉甸甸的稻穗,陈景雪脸上笑意融融。“今年气候好,镇里还帮忙修了沟渠路堰,灌溉条件也好,稻子长得饱满,每亩地能增产200多斤,今年杂交稻就能卖到1.25元/斤,预计每亩收益2000元左右。”
在新河镇袁场村,由村集体经营的700余亩水稻同样是一派好“丰”景,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层层水稻被卷入机械,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今年水稻每亩净利润是300至400元,光是这一季,就能给我们村集体增收30万元。”袁场村党支部书记刘兆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统计,今年邳州市水稻种植面积49.29万亩,预计亩产633公斤/亩。“全市水稻预计在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成。下一步的秋播工作,我们将印发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做好保障工作。”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