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唱好“十城记” 共建“文艺圈”

2023-10-2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10-2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曲艺展演精彩纷呈。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张瑾

曲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千百年来,广大曲艺人用接地气的作品记录着时代变迁,讲述着社会进步。

10月21日,“曲诵新时代 艺颂新征程”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成立暨首届淮海经济区曲艺展演在我市举行。活动旨在以淮海经济区文艺联盟为平台,培养优秀曲艺人才,打造区域曲艺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十城携手 推动曲艺协同共进

唱好“十城记”,共建“文艺圈”。21日晚上,泉山区科技广场灯光璀璨,“曲诵新时代 艺颂新征程”首届淮海经济区曲艺展演的舞台上,徐州、淮北、菏泽、济宁、临沂、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枣庄,十城曲艺家协会负责人共同见证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的成立。

为积极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去年,淮海经济区十城文联结成“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共同致力于文艺资源共享、文艺平台共建、文艺合作共赢,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助力。

今年的美丽金秋,十城曲协负责人相聚徐州,在21日上午召开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暨新时代中华曲艺的淮海魅力座谈会,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协议书》,宣读了联盟成立宣言。

“成立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是十城曲艺家协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的大框架下,携手一体化推动淮海经济区曲艺发展的重大举措,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市文联主席郭开芬表示。

与会的各市曲协负责人皆表示,曲艺联盟的十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协同发展有天时之机、人和之利,联盟将在曲艺联展、品牌打造、人才培训、学术交流、采风创作等方面强强合作,积极探索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推动曲艺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曲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共谋发展 用好曲艺讲好故事

徐州曲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把发展曲艺文化作为重要支撑,致力推动徐州琴书、大鼓、丁丁腔、快书、坠子等特色曲种传承创新,多次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等奖项。

淮海一家亲,文艺心连心。座谈会上,十城与会者对各市曲种的抢救保护、传承创新、精品创作、市场运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曲艺与时代同行,十城曲艺抱团取暖,会越来越暖。”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朱君表示,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当下成立“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恰逢其时,将有利于曲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让各市的曲艺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传承曲艺,从娃娃抓起”“吸收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加入”“推出周末书场、送戏下乡等曲艺活动,把优秀作品送到寻常百姓家”……淮北、临沂等十市曲协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地曲艺文化特色和传承发展案例,共同期待有更多的文艺人才、文艺活动齐聚“淮海文化通衢”,全面开花、齐头并进。

出席联席会议的江苏省曲协副主席张巧玲和宿迁市曲协主席戈娟、商丘市曲协主席赵福海等皆曾师从徐州籍曲艺名家,对徐州发起的淮海经济区曲艺联盟成立活动表示赞赏和拥护。

张巧玲介绍了苏南诸城曲艺发展经验,表示曲艺人只要踏踏实实拿作品说话,在新时代中应势而为、乘势而上,用曲艺讲好中国故事,必将开创曲艺繁荣发展新局面。

名家汇演 感受曲艺文化精彩

俗语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21日下午和晚上,在科技广场的露天舞台前,首届淮海经济区曲艺展演的两场节目名家荟萃,精彩纷呈,吸引了数百位市民观看。

“千年运河千里长,日月流香梦飞扬”,由徐州市曲协副主席徐妮娜领唱的徐州琴书歌曲《我是运河一滴水》词藻优美,曲调悠扬。徐州琴书又名“苏北琴书”,主要流行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于今年5月推出的徐州琴书歌曲以琴书+歌曲的新颖形式,受到曲艺界的肯定和年轻人的喜爱。

淮北大鼓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200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淮北市带来的淮北大鼓《田中甜》高亢豪放,粗犷恣肆。

苏北大鼓原名打鼓说书,也称睢宁大鼓、宿迁大鼓等,民间惯称“说大书”。莲花落又称莲花闹、莲花乐、落子、莲花板等,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宿迁市表演的苏北大鼓《英雄回首看宿城》、商丘市表演的莲花落《魅力中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枣庄市的山东快书《智取定军山》、济宁市的山东快书《抢红包》机智幽默。此外,宿州市的琴鼓联排《小英雄刘胡兰》、菏泽市的相声《声大声小》、临沂市的板书联唱《活界碑》、连云港市的评书《铁血军魂》等,各呈精彩。

两场曲艺展演中,观众纷纷表示:“不仅欣赏到了来自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的优秀曲艺作品,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