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风尚 统筹引领促文明
|
本报讯(记者 宋新 见习记者 张雪纯)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为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近日,云龙区翠屏山街道联合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翠屏山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城管开放日”暨“垃圾分类体验周”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活动区域设立了宣传展板,同时向参与活动的居民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并结合手册内容,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以及分类的好处。工作人员还走进沿街商铺,为商户解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文件。现场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带领辖区居民一起了解了“爱分类·爱回收”项目,详细地介绍了绿色垃圾回收流程。“生活中如果有用不到的纸箱、金属、衣物等都可以通过‘爱分类·爱回收’回收箱进行有偿回收。”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演示给居民看,“只要拿出手机扫个二维码,就可以根据提示精准投递可回收物品,由回收箱内的智能称重系统进行称重,检测合格后就会有相应的回收金额打到个人账户上……”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一场惠及民生的活动,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翠屏山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局物业科科长张旭说道,“面对面交流,能够让辖区群众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翠屏山街道立足于辖区实际情况,以垃圾分类为着力点,积极部署,统筹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居民文明习惯。
翠屏山街道通过“1+7+N模式”整体统筹垃圾分类工作,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导,以7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工作主战场,统筹“N”个资源即每个社区所辖的小区楼长、网格员、志愿者团队、物业等,确保各项工作流程有序开展。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翠屏山街道还将“有害换有爱”的垃圾兑换活动推广成常态化项目。在各社区“有害换有爱”兑换处,小区居民可以用过期药品、废胶片、纽扣电池、杀虫剂等有害物品,经工作人员鉴别数量后兑换相应小礼品,从而带动居民愿意主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除了实物兑换,翠屏山街道同时开放了“积分兑换”,志愿服务队每周会在小区内现场讲解垃圾类别、回收流转过程等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做成宣传页发放给居民知晓。居民可到活动现场填写问卷,用答题的分数去兑换不同价值的小礼品。
下一步,翠屏山街道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得垃圾分类宣传惠及范围更广泛、活动效果更有效,让美好宜居的生活惠及更多居民,打造出绿色、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