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2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2.27亿元——淮海国际港务区物流供应链产业投资恳谈会成果丰硕

2023-10-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10-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谢川 宋新 实习生 张雪纯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10月13日,以“筑梦陆港,聚势共赢”为主题的2023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物流供应链产业投资恳谈会举行,总投资额102.27亿元的22个项目现场签约。

这是一次共谋发展的盛会。

大会由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作为2023年中国徐州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特色专场活动之一,本次大会旨在加快推动物流供应链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讨物流供应链发展趋势,并搭建政企交流合作平台,为港务区积极融入和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吸引新兴产业落地、打造物流枢纽高地集聚新动能。

投资兴业好地方

港务区发展底气十足

“港务区在国家战略中谋定位,是动能强劲、机遇叠加的好地方;港务区在五通汇流中显特色,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好地方;港务区在产业发展中强担当,是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好地方;港务区在干则必成中优环境,是服务高效、亲商安商的好地方。”恳谈会上,泉山区委书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诚挚地作了推介,邀请各位企业家在港务区投资兴业、聚势共赢。

近年来,港务区的发展令人瞩目。港务区立足江苏省赋予的四大发展定位,积极对接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突出枢纽功能和开放功能,牢牢抓住获批江苏省首批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城市、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政策叠加机遇,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铁路物流中心、铁水联运中心等资源禀赋优势,中欧班列实现量质齐升,现代物流、医药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东西双向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港务区按照“枢纽+”思路招商引资,围绕现代物流、医药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布局枢纽偏好型产业,以枢纽聚产业、聚企业、聚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港务区发展底气十足、未来可期,赢得了众多新老朋友的认可。

活动现场,中财诚发集团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及供应链项目、江苏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综合能源项目、上海兆笙通实业有限公司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项目、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兰机器人产业集团区域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等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02.27亿元。

港务区商务口岸部部长刘若晨表示,此次集中签约的22个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性作用,将有力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壮大,为港务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高效亲商安商

企业家为港务区代言

优越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近年来,港务区坚持“企业家是自家人、企业事是自家事”的理念,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港务区的系列亲商安商富商举措,赢得企业家的充分认可。作为港务区的“合伙人”,多家行业知名企业负责人和已落地港务区的企业负责人代表纷纷为港务区代言。

“港务区作为徐州对外开放重要功能区,正处于政策叠加、内外畅联、开放共享的重大发展机遇期。”中财诚发集团董事长郭漷表示,“这里有着深厚的物流供应链产业基础、公铁水多式联运的价格优势、完善的功能服务平台、优良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投资兴业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企业希望借着港务区快速发展的东风,落地扎根、深耕发展、服务地方。”据了解,中财诚发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50.2亿元在港务区建设冷链物流及供应链项目。项目占地约600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冷库、仓库、加工包装车间、办公及其他配套设施。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储存加工肉制品类速冻食品16.5万吨、净菜11万吨、中央厨房食品约1.3亿份,实现包装、储运、分拣、配送总量41万吨。

作为已落地港务区的冷链物流产业龙头项目,万科徐州淮海国际智慧冷链物流基地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项目已发展签约客户50余家。“项目有如今的成绩,得益于港务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万科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华东区域投资总经理单天表示,项目开工以来,港务区坚持以“拿地即开工”为引领,以“项目包挂”为抓手,在项目推进一线破难点、疏堵点、促进度、抓质量,积极帮助项目方解决有关问题,为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港务区的一流服务,让万纬冷链智慧物流基地在不到9个月时间拔地而起。

碧博生物是致力于生物药大规模商业化的CDMO,拥有哺乳动物、微生物、基因治疗全平台,在国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议现场汇集了各界优秀企业家,重大产业项目签约不断,深刻感受到港务区浓厚的产业氛围,这里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上海碧博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余沿福表示,“港务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政策扶持对于企业发展是重大助力,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未来,港务区将锚定主责主业,持续发展壮大枢纽经济,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为提升全省双向开放能级、服务全市产业发展贡献陆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