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 向“专利”要“红利”
日前,第十八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举行,徐州经开区携1个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2个江苏省专利金奖项目参会。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今年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徐州经开区企业获“一金一银一优”,其中的 “一金一银”是全市唯一。今年的首届江苏专利奖评选中,徐州经开区企业获“两金两优”,其中的“两金”是全市唯一。
目前,徐州经开区已累计斩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银奖2项、优秀奖27项。全区累计培育5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9家徐州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6家徐州市知识产权领航企业,14家徐州市知识产权小巨人企业。
专利聚力,正成为徐州经开区“2+3”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创新活力的见证。
强培育 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专利多是实力的体现,还要注重高价值专利,才能更具竞争力。”上月底,省科技创新协会名誉会长、知识产权专家朱宇来到徐州瑞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马智能”),对企业专利培育工作进行辅导,提出更高期许。公司总经理范浩杰告诉记者,瑞马智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申请专利201项,申请国际专利1件,旗下新型环保数字化热镀锌生产线、 万瓦级激光切割机系列产品均凭借“满身”专利领跑行业,这些包含企业创新成果的专利也是企业迈上10亿元台阶、冲刺更高目标的“法宝”。
“依靠发明专利拓赛道、上台阶,成效显著。”徐州巴特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防震表示,近两年来,巴特机械加大了自主研发产品的占比,已拥有授权专利141项,多个产品国产替代步伐加速,如新研发的液压破碎锤最大可适配60吨规格的挖掘机;全自动高效快换连接器可对任意位置工作机具万能对接和锁接。这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发明专利”产品正成为巴特从20亿元规模迈上更高台阶的硬核支撑。
“获得中国专利奖后,订单更多了、创新更有动力了。”徐州景安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下料、装配、调试等有条不紊,公司制造部负责人陈小青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景安重工突破发达国家技术、零部件封锁,成功研发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全回转钻机并形成系列化,一举斩获了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银奖。有了中国专利奖这块“金”招牌,企业订单不断,产值大幅提升,今年1至8月,景安重工实现销售额逾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让高价值专利成为企业发展的“红利”!徐州经开区持续打好助力企业提升创新活力的“组合拳”,围绕创新企业成长周期,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形成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示范企业、高价值专利中心等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建成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3家,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9家,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培育市级以上示范优势企业34家,50余家企业通过贯标。
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联合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出了支持经开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重点支持经开区“343”创新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等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产学研知识产权联合体作用,推动辖区企业接受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专利转化37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今年前7月,累计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6项,获得1.3664亿元贷款。真正实现了用“专利”换“红利”、“知产”变“资产”。
促转型 专利链赋能产业链
“徐工集团此次获奖的‘履带起重机’将功能性与美观性完美融合,彰显出徐工作为国际一流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坚定决心。”在第十八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江苏专利金奖得主作交流分享,总经理孙雷说,徐工集团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视培育产出高质量专利,目前,徐工集团已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000余件,国际超200件。获中国专利奖20余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项,徐工集团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力工程机械产业向全球产业珠峰挺进。
作为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承担徐州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以来,在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双赢”。目前,协鑫硅材料铸造晶体硅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以上;围绕项目产出了5个专利组合,从材料组分、制备工艺到下游应用等角度申请专利154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实用新型专利80件。专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铸造单晶硅片,直拉单晶硅片,多晶硅片等产品,年产量约12亿片,并带动了产业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创新。
高价值专利是促使专利链与产业链发生融合反应的“催化剂”,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近年来,徐州经开区牢牢抓住高价值专利“牛鼻子”, 着力在主要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高价值专利,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精准帮扶,挖掘万邦医药、鑫华半导体等重点企业优质专利培育潜力,带动区域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高价值专利的挖掘、创造和运用。今年上半年,徐州经开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69件,同比增长33.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核心指标均保持全市前列。
围绕全市 “1号产业(工程机械)”,徐州经开区先后获批江苏省工程机械(起重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展计划项目、成立了独立法人资格的江苏工程机械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今年6月,徐州经开区发布了起重机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为辖区起重机领域的重点企业在产品研发、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等方面提供专利风险规避。
“全方位、多维护促进企业高价值专利产出,使高价值专利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高产田’‘增产田’。”徐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牛广东表示,以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为引领,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力度,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哈晓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