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细实”高标准保障防洪排涝安全
本报记者 胡明慧
从50分钟到17分钟,经过汛期前对楚河原有二堡橡胶坝、一号橡胶坝的更换,这两处站点的落坝时间,大幅缩短。
33分钟的时间差,带来的效果亦是十分显著——作为城区主干河道的楚河,在极端短时强降雨情况下的排涝能力大大提升,并与市区积水点治理组成相互辅助的系统工程,形成了“1+1>2”的增值效应。
楚河二堡橡胶坝、一号橡胶坝是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管辖的17个闸、站、坝的其中两处。对于这个40多人的团队来说,防洪排涝是其基本主业之一。
“要把基础性的事物做好,唯有依靠严、细、实。” 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所长赵伟直言不讳。
在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严、细、实被执行到极致。
汛前,检查严、细、实。
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管辖的所有闸、站、坝等水利设施,无一例外在汛前都要经过一次地毯式的集中式“过堂”。所里每周开一次例会,每月开一次汇报会,把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都掌握在手,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部署落实,将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于未发生之时。
汛中,巡查严、细、实。
主汛期期间,无论晴雨,24小时,17个闸、站、坝全天候有人值守。一人、一凳、一支手电,是值守人员的“标配”。
“虽然出现的问题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一疏忽,小问题可能就会变成大麻烦。”在赵伟看来,在关乎老百姓安全的这件事上,再严、再细,都不过分。
严、细、实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8月27日,凌晨5点,在日常巡查时,巡查人员发现,因附近变压器自燃造成大面积停电,珠江路立交桥强排站水利设施无法正常运转,造成立交桥下积水30厘米深。接到情况汇报后,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立即组织应急抢修班组,启用备用电源,前前后后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将一场险情化解于无形。
汛后,复盘严、细、实。
进入10月,主汛期结束,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拉满的弓,绷紧的弦,仍不放松,积极谋划着下一步的“备战”。
“经过汛期,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需要进行重新检查。同时,还要对水利设施的建设提出经过实战检验的优化配置方案。去年,我们将楚河二堡坝、一号坝的气垫坝改成橡胶坝,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建议,被区水利局采纳并实施后,效果不错,今年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方案,完成5个气垫坝的逐步更换。”赵伟说。
守住风雨无惧的一片安宁,也守出岸绿水美的一片舒心。
原先,周窝闸等闸区界定不清,周边居民常随意向闸区内倾倒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我们对所有闸区进行了重新界定,实行封闭式运行管理,不仅让闸区渐渐有了岸绿水美的模样,也有利于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障。”赵伟表示,铜山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将继续按照严、细、实的高标准,保障城区防洪排涝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