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开区:搭建“7+4”科创平台 以“合力”增“动力”
本报记者 蒋昌一 甘晓妹 季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
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徐州经开区坚定“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充分鼓励、保护创新,助力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在创新产业集群打造中彰显更大作为。
今天起,徐州日报将推出《徐州经开区“科创赋能发展”进行时》系列报道,与大家一起感受徐州经开区在创新发展大潮中的澎湃动力与活力,以园区创新为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力量和优势。
实验操作聚精会神、计算比对专心致志,东湖医学创新港的一隅,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内,徐州医科大学教授马波正和团队一起忙碌着。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创平台是汇聚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攻关的重要载体。
以融入全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徐州经开区高起点规划布局“7+4”科创平台,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引领产业不断向“高”攀登,向“新”而进。
聚合力
七大创新平台
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融通
“通过和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协同互动,我们形成了‘自主研发+全球协同’的创新体系。”9月12日,徐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内,研发生产正忙,产品所所长唐剑锋告诉记者,企业和创新中心紧密携手,将研发端、生产端、市场端紧密相连,叠加优势效应明显。目前,徐州阿马凯液压已有18种液压阀类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围绕辖区“2+3”(高端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集成电路及ICT、数字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徐州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起点规划布局“7+4”科创平台,以集成创新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通,发挥“协同合力”。
凤凰大道上的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致力解决高端工程机械传动、液压、控制和新能源领域“卡脖子”难题。通过“公司+联盟”方式,已吸纳了62家联盟成员,构建了覆盖主机、零部件、材料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创新中心已集中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难题,拥有各项专利近200项,是国内首家、江苏省唯一一家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省级制造业中心。
“完全自主,国际领先。”日前,江苏省产研院道路研究所一款新型路面养护成套装获中国公路学会高度评价。该研究所聚焦公路筑养护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致力于创新技术与企业孵化相结合,目前,新研发产品已达五大类20多种,孵化科创企业6家,产值规模达7亿元,未来两年内,将突破10亿元。
培育研发产业,打造高端产业。去年底,由徐州经开区、科学家团队、江苏产研院、徐州医科大学联合发起的江苏省产研院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也已投入运营,目前,CAR-T细胞药物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获突破,这一疗法在全球属首例。该研究所是省产研院在苏北布局的首家生物医药领域专业研究所,聚焦血液肿瘤双靶点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等领域的研发及成果转化,细胞所将持续引进高端研发团队、孵化相关产业链企业。
以金龙湖泛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载体,打造全国高端泛半导体材料产业孵化基地。中德(徐州)创新产业园(筹)内,金龙湖泛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该中心担负着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的重任,以及科技产业聚集,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专业孵化生态体系,引领支撑经开区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除以上4个创新平台外,在经开区,国家细胞治疗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硅基电子材料实验室、徐工“1+6+N”研发体系3家科创平台均已启用,并正在进一步提升、发展中。这些创新平台紧扣经开区主导产业,打通政、产、学、研、用融通“最后一公里”,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实现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市场”,提升了产业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强动力
4家企业联创中心
深融全球创新资源
“新添加的助剂还需调整时间、温度……”每天一早,在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总能见到产品研发中心总监兼威航研究院院长刘爽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作为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威拉里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组建了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并在新领域接连实现突破。日前,该公司又一款新型粉末获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这也是威拉里近期斩获的第二张医疗器械注册证。深耕小粉末,威拉里已成为全国3D打印金属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模具钢粉末、高温合金粉末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37%,均在国内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
7月初,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发布,万邦医药荣登“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第27位。作为 “四高一抗”(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抗肿瘤)治疗领域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早在2019年,江苏省产研院即已联合万邦医药共同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在省产研院遍布全球的创新资源网络帮助下,江苏万邦药业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共同开展行业颠覆性技术——生物合成新型低分子肝素抗凝血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的合作。目前,该技术已替代传统动物提取法,未来,还有望对百亿市场的肝素类产品进行全面技术升级。
江苏产研院积极搭建高校(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的桥梁、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的桥梁,是我省重大原创成果的“策源地”。除专业研究所外,江苏产研院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双方在协同攻克关键性技术,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目前,江苏产研院已在我市落地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均在经开区,另2家为:江苏产研院协鑫联合创新中心、江苏省产研院浩通新材联合创新中心。
“实践证明,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的创新中心、专研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在合力技术攻坚、协同创新创造方面作用关键。”徐州经开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经开区将坚持从创新资源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两端精准发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下沉,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通道,推动更多企业深度融入全省、全国、全球创新网络,以平台载体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哈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