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公寓“变形记”
|
本报记者 孟丽
“我们万隆公寓房龄23年了,今年迎来老旧小区改造,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新铺的沥青路面,平坦又齐整;新施划的停车线,清晰又醒目;新粉刷的楼栋外立面,温馨又雅致;现在每天进出小区,心情都变好了!”近日,鼓楼区万隆公寓小区业主刘先生高兴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在小区的新变化。
23年老小区改造一新
万隆公寓位于鼓楼区祥和东路西侧,始建于2000年,现有住宅楼7栋、29个单元、居民440多户。改造前,小区面临排水难、停车难、出行难、消防难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该小区老年人和儿童占比达36%,适老化和适幼化改造需求与硬件条件匮乏之间的矛盾突出,小区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今年年初,鼓楼区政府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措资金1600余万元对万隆公寓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月底施工队进场,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目前基本完成改造任务。通过改造,万隆公寓实现了提档升级,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万隆公寓,刚从西门进入小区,就看到一段新铺的沥青道路,平坦美观,多盏仿古的路灯,造型别致典雅。道路北侧一排机动车停车位,白色的标线以及序号清晰醒目,多辆机动车规范停放在车位内。而楼栋外立面粉刷一新,在阳光的照射下,米黄色搭配咖啡色,显得十分温馨。
“来2号楼和6号楼之间的空地上看看,这里新建了儿童游乐区和成年人健身区,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都安装好了,地面也涂成了彩色!”几位居民热情指引记者在小区里转转,大家对改造中为居民增设娱乐和健身器材的举措很满意。
居民化身工程监督员
针对万隆公寓改造项目,相关部门还邀请居民担任改造工程监督员,颁发“老旧小区改造义务监督员证”,对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居民随时随地可以提意见,让改造更加完善。“我作为监督员,全程参与了改造过程,提的几个问题都得到了施工方的采纳,并进行了施工调整。”小区居民王同华说,老旧小区改造得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
万隆公寓改造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会议协商等方式,在小区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依靠群众力量解民忧。累计召开民主议事会6次,下发征求意见表260份,征集居民改造意见200余条,施工方及时了解居民需求、积极回应居民关切。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方立足小区老幼人群占比高的特点,将不具备无障碍通行要求的道路、场地、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整改,化解高差、设置坡度,实现了老幼、残疾人无障碍通行。
小区内新建适老化楼梯扶手及坡道1350米、新建老年活动广场215平方米,小孩娱乐场地189平方米,新建“一老一小”室内日间照料中心87平方米,还开辟“适老服务”及“托幼服务”特色专区,定期开展老人理发、康复理疗、陪护洗澡等服务,同时为年轻家长提供0—8岁幼儿托育、育儿课程、产后心理纾解等服务。
建立协调联动监督机制
记者从鼓楼区房产服务中心了解到,针对万隆公寓改造项目,由区房产服务中心牵头,城管、园林、办事处、社区、施工企业等有关单位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全力抓好改造工程。
通过改造,小区实现屋面防水改造1812.06平方米,新建雨污水管网2016米,新增安防智能感知设施及系统20套,新增绿化860平方米,实现新增停车泊位140个,非机动车棚306平方米。通过拆除45处违建,成功实现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1260余平方米,小区设施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还开展了老旧小区整治“回头看”专项活动,通过实地勘验、向居民了解改造效果等方式,对13项改造内容再次进行检查、监督和整改,建立问题发现处理闭环机制,对于“回头看”中发现的5个问题,认真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第一时间解决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