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树新风
本报记者 李雨昕
9月12日,2023年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人员齐聚沛城,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加快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持续推动全市“扫黄打非”创新融入基层各项中心工作。
秋日的安国镇,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面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展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大家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净化社会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扫除文化垃圾 创造良好健康文化环境”等宣传语印在“扫黄打非”宣传手册上发放给群众,什么是“扫黄”、什么是“打非”、如何举报等信息和知识一应俱全,“扫黄打非”已润物无声地融入村民生活。
大屯街道安庄社区的百姓大舞台和“扫黄打非”主题文化广场也热闹非凡,身着红色服装的志愿者迈着轻盈的舞步开始了文化演出,热情洋溢的群众手拿扇子在台下跟随一同起舞。
“护苗成长,悦读青春”、“全民阅读春风行动”、“扫黄打非”进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工作的亮点和成效,让与会人员印象深刻,频频点赞。
3个观摩点是我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一个微缩影。近年来,我市将“扫黄打非”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基层站点3535个,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基层的“扫黄打非”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其中,3个站点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4个站点获评江苏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18个站点获评江苏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扫黄打非”工作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让“扫黄打非”更好地直达“神经末梢”,引导广大基层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我市始终在探索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坚持把‘扫黄打非’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构建‘扫黄打非3×3’矩阵,推动形成全面铺开、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扫黄打非’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沛县安国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周洪浩分享了安国镇的工作经验。
丰县王沟镇“扫黄打非”工作也颇具特色,“辖区31个行政村均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断源截流,强化专项治理,确保全镇上下‘扫黄打非’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开展。”丰县王沟镇党委副书记曾敏说。
新沂市窑湾镇则聚焦文化清源,“紧盯全镇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树立底线思维,统筹网上清理和网下打击、集中行动与专项治理,纵深推进全镇‘扫黄打非’工作,坚定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新沂市窑湾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昶燕分享了窑湾镇的工作方法。
“各地各单位要以更高站位对标上级要求,以更严标准看齐先进典型,以更实举措落实重点任务,让‘扫黄打非’在基层落地生根。”徐州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解硕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