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人文化 树立文明新风
|
本报记者 刘玉慧
9月5日晚,新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2023年第一、二季度“徐州好人榜”发布暨“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聆听好人的声音,感受好人的力量。活动在开场舞《礼赞》中拉开帷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代表共同上台,为2023年第一、二季度“徐州好人榜” 揭榜。
在热烈的掌声中,新当选的“徐州好人”身佩绶带,走上舞台,接受表彰。他们当中,有坚守在小学护学岗,十几年如一日护送孩子安全进校门的陈孟军;有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及时扑灭火情的公交车司机刘明;有只为一句誓言,义务守墓38年的纪厚军;有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甘当村民健康守护人的闫永……一个个闪光故事,彰显着平凡生命中的厚度和广度,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
活动现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感人故事——
对爱人执着专一,对亲人柔软细致,倪文敏是公认的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2004年的一场车祸致使她的丈夫头骨碎裂,智商停留在孩童阶段。多年来,她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公公、年幼的孩子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用柔弱的肩膀和满满的爱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
年近七旬的蔡洪运夫妇放弃了本该颐养天年的休闲生活,毅然担负起照顾村里留守儿童的重担,每天为孩子们烧饭、送孩子上学、辅导作业。他们的无私付出,不仅帮助解决了留守儿童家庭的现实困难,还温暖了很多孩子的心。
“我们要成为一座桥梁,连通他们回家的路。”新沂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站长王岩一直以来奋战在救助工作一线,探索出一条专属民政救助管理站的“智慧寻亲路”,为111名走失受助人员找到了回家路。
从交流访谈,到情景再现,再到事迹展播,多种形式的节目触动着在场群众的心弦。观众何培峦说,今后要多向道德模范学习,做好人、做好事,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
台上,崇德向善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非遗展示摊位前,群众亲身感受剪纸等传统艺术魅力;应急救护摊位前,猎鹰应急救援队的志愿者们现场为大家传授救援技能;阅读推广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舞台一侧,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热火朝天,多种志愿服务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与。
铜山区潘楼村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20余年,有效提振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贾汪区塔山镇探索打造“幸福小院”,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提供精细的生活服务;睢宁县双沟镇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爱情减负、为亲情加码……舞台另一侧,一个个优秀案例,充分彰显我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显著成效。
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在全社会引领形成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精神文明新风尚。
活动中,小品《退彩礼》以乡村青年婚恋为话题,诙谐逗趣,劝导人们不要把婚姻明码标价,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还启动了“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接下来,我市各地将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