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不枯”解码生态文明“江苏样本”
江滔奔流两岸阔,青山碧水古树浓。俯瞰江苏大地,绿意春潮涌起,两千年槐树屹立项王故里,尽显英雄本色;八百岁糯米茶树花开龙洞庵下,盛放莹白如雪;近百年梧桐相拥紫金山麓,筑起绿色长廊……历史沧桑厚重,家门口的古树名木依旧生机蓬勃,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岁月流淌、繁荣富强的生命故事。
古树年轮是岁月沉淀下的印记,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大自然的馈赠。行走水韵江苏,城市绿道不断延伸,“生态密码”的种子愈加强壮。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从“十年禁渔”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到大运河文化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们看到松叶蕨在太湖生态岛怡然生息、微笑天使江豚在江岸逐浪嬉戏、PM2.5年均浓度“九连降”、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表明,全省生态“含绿量”正与日俱增,生态蝶变的“绿色家底”愈加厚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了宝贵的生态财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值得期待。近年来,全省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背景板”,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地10分钟服务圈”融入百姓生活,马庄经验,特色香包,盱眙龙虾IP等极具“江苏元素”的特色亮点频频闪现,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至93.6%,生态宜居、人民富足的“金色名片”不断擦亮,人民幸福的底色更加鲜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江苏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歌勇进的“颜值江苏”实力不减,发挥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引领作用。过去五年间,全省全年GDP连续跨越4个万亿元台阶,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惊人的数据变化、厚实的绿色产业之下,我们共同见证了徐州、常州由严重透支的“工业明星城市”到昂首迈步“万亿城市”的华丽转身、苏州、南京由品牌弱小的“传统制造”到创新引领“智改数转”的改革之路......生动的案例回响着江苏这些年披荆斩棘,实现“由取到予、由予至强”的历史性转变。这正是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苏的生动实践,亦是经济强省不断蝶变的成功之“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日蓊郁苍翠的江苏,是8500万江苏儿女携手前行谱写美丽江苏的精彩画卷。让我们紧握时代的“接力棒”,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在坚守贡献中持续擦亮“江苏样板”,续写“强富美高”新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