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团结奋斗磅礴伟力
8月26日,习近平在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回到国内后,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8月27日新华网)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更好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方向。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放眼现实,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和睦共生,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光荣和梦想的强大力量。
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是接近目标越会充满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但团结一心,山海可蹈;握指成拳,无坚不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凝聚起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徐江)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