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远流长

2023-08-28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孟祥
2023-08-28  中国徐州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日前,习近平在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回到国内后,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发展史,它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纵观古今,各民族共同谱写了文成公主进藏、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在近代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共同培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起,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在洪水侵袭中K396次列车及K180次列车的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前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细落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把汉族文化等同于由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都是不对的。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不能本末倒置。如何才能坚决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落得更实、落得更深、落得更细?杨善洲、张桂梅、廷·巴特尔、买买提江·吾买尔、卓嘎、魏德友等无数共产党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必须永远与各族群众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出台并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民族地区后发优势,将创建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推动各民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中华民族一家亲,接续团结创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扎扎实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集祥)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