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攻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绿山、洁水、造林、护田、还湖、育草、治沙,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鲜明底色,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为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基垒台、指明方向。环境攻坚十年来,全国防沙治沙面积达2.8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超300万平方公里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大气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内,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87.9%。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成为国家治污阶段性显著成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蓝图化为现实,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画卷徐徐展开。
“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秸秆还田、发电、造纸、育肥……小秸秆写出绿色发展大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蓝天保卫战中,以往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脱胎换骨成为循环经济的“中流砥柱”,打开了保供、生态两促进的生动局面,创新治污描绘了“中国样板”,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49.6%,新能源发电量首破1万亿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一串串数字折射出我国绿色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如今的西部地区,一批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振翅扬帆、蹄疾步稳,往日荒芜的“沙海”,变为减碳的“蓝海”,越来越多的“绿电”将通过跨越几千公里的特高压工程输送到全国各地。一个个绿色项目,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落叶生根,为能源低碳转型、制造业强链补链作了生动注脚。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持续打造绿水青山,让越来越多的人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绿色环保生活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骑上共享单车,闲置物品循环利用蔚然成风,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已然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为世界增添清洁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徐冬青 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