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首个全国生态日 厚重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
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一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体现了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我们打赢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翻开了生态环境大保护的崭新篇章。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聚焦环境保护领域的痼疾顽疾,找准病根开药方,切中要害抓治理。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降尘降噪、压减燃煤,坚持科技引领,创新示范,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忍住了产业调整的“阵痛”。在经济总量翻一番的情况下,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下降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实现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深刻转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长江经济带的前世今生是“两山论”的生动写照。长江经济带一直是我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的过度索取导致长江“病了”。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正确思想指导下,大江大河迎来了休养生息。长江十年禁渔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8.1%,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显示,“微笑天使”江豚种群数量约1249头,五年间数量增长23.42%,年均增长4.3%,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转折,止跌回升。与此同时,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55.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至46.5%。事实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挑战面前,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瓶颈愈发凸显。越是在这样“风急浪高”的关键时刻,越需要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咬紧牙关,登高望远,未雨绸缪,深刻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迎难而上,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书写美丽中国“绿色答卷”。 (何欣毅)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