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勇毅前行,在新的更高起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2023-08-0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08-0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闫琦 徐梦婷

年中节点敲响昂扬向上的奋进鼓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的“半年报”让徐州奋进的号角更加嘹亮,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

7月30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在江苏“走在前、做示范”中展现徐州担当、作出徐州贡献。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的贯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千万彭城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凝心聚力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和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

这个数字的背后,跳动着一颗颗“瞄准目标任务、扛起徐州担当”的火热雄心,凝结着科技团队只争朝夕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创新智慧。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时隔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包括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全会指出,聚力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加速恢复、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经济保持快速恢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这条路走好、走深。

卧牛山脚下,建设中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实验基地正向深地“掘进”。

在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拔节生长”。

在徐工集团,全地面起重机XCA220零部件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产品的动力性能和启动性能实现全面领先。

……

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用科技为“343”创新产业集群“强身健骨”,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构建“1+3+100”科创平台体系,汇聚“高精尖缺”人才,打造高效能创新生态,徐州在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强链补链延链 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全会指出,持之以恒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聚力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赛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纵观“343”创新产业集群,工程机械是徐州最有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最靓丽的产业名片。

7月20日,在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徐工集团“领航·攀登”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如今,徐工拥有近40家海外子公司和330家海外经销商,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百亿级企业1家、10亿至100亿企业8家、亿元以上企业33家,规上企业299家……在徐工这个千亿级“航母”领航下,已形成“一超、一大、多强”的企业梯队。

“零部件—整机制造—后服务”,完备的全链条协作网已织就。在徐州,聚集了1200余家为工程机械制造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

让产业链永葆活力,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力,是必要条件。我市聚力打造“制造链”产业动脉和“应用链”场景集群,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重点围绕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等领域发力突破,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从强链补链延链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国内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到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智造场景应用创新迭现,徐州制造业的韧性愈发强劲。

向“高”攀登、向“优”前行、向“新”发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徐州大地的生动实景。

广袤乡村现新貌 舒展美丽新画卷

全会报告指出,扎实有力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

广袤田野,欣欣向荣。麦田千重浪,颗粒尽归仓,今年我市夏粮再获丰收;邳州市铁富镇依靠8万亩银杏林海,推动农村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让“一棵树”长成“一条链”;新沂市双塘镇九墩村葡萄产业园,立足村域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新建农业特色采摘园,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催生传统产业“蝶变”,铺就当地致富好前景。

通过多年来的接续努力,徐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正当其时、正当其势。

站在新起点,徐州锚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制定实施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更好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两个收入”提速……徐州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在夏日弹奏耕耘的乐章,必将在金秋时节丰收硕果。

城市新图景 绘就美好生活新希望

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这份亮眼的生态文明“成绩单”,是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写照。

全会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抓好生态建设,绘就美丽中国徐州新画卷。

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前行,徐州绘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厚植生态环境底色;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提升山水城市成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塑造绿色发展亮色。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考题,徐州要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治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美丽徐州呈现更加令人心动的现实模样。

幸福生活不止于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从加快推进市区积水点治理到千方百计稳就业,从“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到社会基层治理,桩桩件件都关系民生福祉,连着民心民意。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根据《徐州市区积水点治理实施方案》,175个积水点列入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143个,经受住了汛期以来连续降雨考验。

切实抓好市区易淹易涝积水点治理等民生“关键小事”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被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上。

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持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每一项任务,都丈量着百姓的幸福尺度,我市党员干部正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民幸福的新答卷。

看当前,经济向好态势巩固,创新引擎更加强劲,生态美景如诗如画,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展未来,发展动能澎湃,奋楫争先勇立潮头,在新的更高起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以新气象、新作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多挑重担、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