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徐港再携手 扬帆踏浪行

2023-07-3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7-31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郑微

徐州是一方充满创新活力、魅力和潜力的发展热土。香港是多元、开放和充满活力的“东方之珠”。

从云龙湖畔到香江之滨,近20年来,徐州与香港保持着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关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香港已经成为徐州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开放互联 双向奔赴

交流、交往、交融。这些年来,徐港两地之间的经贸合作佳音频传、华章不断。

2004年,徐州在香港举办了第一届投资推介会,正式拉开了两地交流合作的帷幕。

2007年,徐州开通了香港包机,进一步加快了两地交流合作的步伐。到徐州投资兴业的港企越来越多,积极参与到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发展,港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投资方式更趋多元化。

2017徐港合作投资恳谈会上,15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99.82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5.8亿美元。

2018香港恳谈会上,项目对接再结硕果,1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33.1亿元,计划利用外资7.1亿美元。

今年是徐州连续19年赴港招商。19年来,每年都有一批香港重大投资项目落户徐州。通过香港招商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深化徐州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吸引更多客商来徐投资兴业。

截至2023年6月,港商在徐投资项目已达到3026个,投资总额799亿美元,实际利用港资199亿美元。港资已成为徐州利用外资的第一大来源。

目前,我市368家正常经营的外资企业中,有港资企业212家,占比达57.6%,总投资148.85亿美元,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领域。据2022年度外资企业年报数据显示,我市正常经营港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0.58亿元,利润总额136.6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38.17%和96.13%。

在外贸业务开展方面,2022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港资企业33家,进出口总额13.53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比重1.1%。

港资作为在徐投资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为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开放互联,双向奔赴,徐州在对接香港、服务香港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助企惠企 互利共赢

与香港企业的合作,在徐州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徐港两地在投资、经贸、文化等方面合作更加坚实、范围不断拓宽,也吸引更多港企来到徐州投资兴业。

在新能源领域,有协鑫集团投资设立的总投资29.1亿美元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高端纺织领域,有天虹集团投资设立的总投资3亿美元的徐州虹纬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在医药健康领域,有复星集团投资设立的总投资4371万美元的复星医药(徐州)有限公司和总投资4095万美元的江苏万邦医药营销有限公司。

华润、中福大明、招商局集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先后入驻,为徐州带来了一批旗舰型的大项目。

企业的争先入驻,是徐州优良的营商环境最好佐证。

尤其是近年来,徐州在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方面不遗余力,以“敢为善为”的责任心、“务实落实”的执行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强信心、稳经济的有力举措,吸引企业“近悦远来”。

在徐州经开区,新能源龙头企业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系香港上市公司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于2006年3月落户于此。成立之初,中能注册资本仅2亿元,经过近年来20次增资,现注册资本已逾百亿,总计贡献产值近900亿元,税收近80亿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能在徐州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中能从进驻徐州以来,徐州各级部门始终坚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项目建设之初就组建专项服务小组,进驻项目内部,开展零距离贴身保姆服务。”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17年来,专项服务小组坚持驻扎企业,深入现场和企业内部,时刻保持与企业同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项目在前期推进时,涉及注册、规划、国土、环保等各方面事情,繁杂琐碎急迫,专项服务小组以“不随便承诺客商,一旦承诺就要做到”为原则,认真对待项目审批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调推进,“曾创下了1天完成项目注册、2天外资到账的佳绩,为项目快速推进赢得了时间。”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中能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对于中能的服务也不是简单停留在‘你来说,我来办’的基础层面,而是朝纵深化方向发展。”徐州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招商服务局局长李小峰是专项服务小组的带头人,他告诉记者,由于徐州能源价格不具有优势,中能在徐发展一度出现瓶颈,急需转型升级。作为多年扎根在企业内部的政府服务机构,专项服务小组主动参与到中能转型升级讨论中去。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颗粒硅项目发展,使其在产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风口上,他们也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协助企业申报《产品碳足迹证书》。最终帮助企业分别于2021年5月和2021年10月,领到了国内外两张专业证书。至此,中能凭借颗粒硅项目再攀高峰,2021年税收5.4亿元;2022年税收达30亿元,不仅大幅提升了下游市场竞争力,更进一步在全球颗粒硅市场拥有话语权,助推徐州新能源产业再次腾飞。

这只是数千个香港企业在徐成长故事中的一个。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叠加释放,今天的徐州,拥有潜力非凡的发展机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正以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和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全力搏击世界经济新浪潮。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正在成为“投资兴业宝地”。

今天的香港,国际大都市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

放眼未来,更多发展机遇将在交流碰撞中迸发。

徐港再携手,扬帆踏浪行。以此次招商活动为契机,我们期待,徐港两地在更多产业领域深化合作,共享资源、携手并进、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