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
7月20日下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为做好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开出了良方。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生产资料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资源安全是核心内容之一,而在资源安全中,耕地资源安全又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当前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14亿亩,连续两年实现全国耕地总量净增加,2022年较上年增加约130万亩。成功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为打好粮食安全攻坚战筑牢了基础。另外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要坚持系统思维,采取更多“长牙齿”的硬措施,突出耕地保护的“刚性”“硬核”,让违规者真正体验到“痛感”,付出“惨痛”的代价,进一步彰显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要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修订完善耕地保护奖惩制度,坚定不移落实“田长制”,让每一块耕地都有田长管,真正让“田管家”守好“饭碗田”,看好“中国粮仓”。
要深刻认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意义,为耕地保护插上科技翅膀,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让科技这个第一动力在华夏广袤大地上迸发出蓬勃生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让耕地保护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夯实生产基础,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底气。(孙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