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生产专栏 > 正文

以高质量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07-2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7-2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位于徐州高新区的一家企业车间内,安全员在监督生产。 本报记者 许晨 摄
铜山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张集镇检查消防安全设施。

本报记者 胡明慧

“群租房”“三合一”“厂中厂”三类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产生严重后果。

把安全当成保障发展的坚实后盾,铜山区扎实推进“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高质量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贯彻‘治到底’的工作决心、‘问题导向’的工作原则和‘高质量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我们将整治任务作为铜山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压茬推进,让发展和安全成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铜山区应急管理局局长于水表示。

严查细排除隐患

“朝圣湖”是张集镇建材一条街上的一家餐饮店。一层是生产和经营场所,二层用来住人。

“这里配置的烟感报警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多个平台。一旦发生火灾,报警信息会发送到物业以及镇安全监控的相关平台,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处置险情,让危害降至最低。”张集镇副镇长王洪波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在镇里的倡导下,饭店屋面吊顶的塑料扣板,也全改成了合金质地。二楼则专门留出了逃生窗,配备了逃生绳,以有备无患的细致,堵住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的“缝隙”。

在张集镇,从去年开始,160家“三合一”场所陆续配齐了烟感报警器,按照“朝圣湖”的整改样板,全镇正在积极打造统一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模式,让制度措施加码消防安全保障。

江苏福瑞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徐州高新区的一家生产徐工配备产品的加工型企业。厂区内,除了福瑞德外,还有其它4家企业。

“厂中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后,5家企业停产4天,进行了“地毯式”隐患整治。

“按照整改的10条基本标准,我们逐一对标整改,折违建、分区域、疏通道、增出口,同时5家企业还联动签订了租赁承包安全管理协议书,把安全责任分解到细处、实处。” 江苏福瑞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李煜告诉记者。

自“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铜山区共摸排确认“厂中厂”企业917家,发现安全问题隐患2674处,落实整改2432处,责令限期整改242处;摸排确认“三合一”场所3114家,发现火灾问题隐患4001处,落实整改2408处,责令限期整改1593处;摸排确认群租房36处,发现火灾隐患150处,落实整改130处,责令限期整改20处。

扎实地推进工作,铜山区消防形势向好,在数据上也有直观的体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发生各类火灾事故起数和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75.76%和69.60% 。4067家“群租房”“三合一”“厂中厂”均无火灾发生。

不仅整改更聚焦提升

消防安全整改,在许多企业和业主看来,是件麻烦事。

但在铜山,“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循序渐进,让企业和业主,把整改由“让我干”变成了“我要干”的一件事。

柳泉镇前郁村徐州富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承租多家企业的制造企业。

“以前,承租的几个企业经常把各种物品随意摆放,挺犯愁的。” 徐州富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克州告诉记者,虽然心知有消防安全隐患,但又对承租方没啥办法,所以有时连觉都睡不安稳,就怕发生意外。

“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李克州从《铜山区企业生产现场“划线分区”规范化活动推荐标准》、《铜山区“厂中厂”场所消防和生产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答疑示例》里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与各个承租企业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约定了两者之间的安全责任,拆除了具有重大风险隐患的泡沫夹芯板临时建筑材料;在厂区公共区域张贴相关的风险公示牌、隐患检查记录表等安全标志标识以及相关消防安全的警示标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个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

“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李克州说。

与李克州一样,江苏成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本刚,也是“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坚定支持者。

“刚开始时,思想上也有误区,觉得是件麻烦事。但按照要求干了才发现,这是有利发展的好事。”李本刚说,以前厂里的各道工序之间没有明确划分区域,厂区杂乱无序,工人的工作环境也不好。经过整治,厂区分布更加有序,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还提升了生产效能,“与整改前相比,产能大概提升了10%。”

在新区街道樵上社区,这里群租房的住户们也是“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受益者。

“以前,很多租客在出租房内给电动车充电,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樵上社区民警任杰告诉记者,仔细分析原因发现,这里的室外充电桩数量有限,且道路狭窄,所以不少租客只能把电动车推入室内充电。

整治不是只下死命令,而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解决电动车入户充电的问题,樵上社区利用一块闲置广场设置了充电桩,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赢得了民心。

长效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铜山,“三类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被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以长效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全区全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着装规范化、制度化,铜山区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量身设计专属服装,大家称它为‘厂中厂’中的‘黄马甲’。其右胸前设有‘业务等级标志牌’,将不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按1星—5星进行等级划分,并将身份信息在铜山区‘安全之星’”智能管理平台上公开,依星构建区、镇两级行业安全协会管理责任体系,推动分行业、分片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交流协作,实现企业间安全监管力量和专业技术资源共享。”铜山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白玉峰告诉记者。

为形成长效机制,铜山区在整治过程中,还制定“厂中厂”20项整治重点和整治达标16条标准,帮助企业解决消防安全事项“由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加强“群租房”“厂中厂”评星量化管理机制,将专项整治重点内容作为“亮星”评级依据,实现了对群租房和企业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质量的量化评价,便于今后日常监管中做到分类分级精准监管;研究制定新建项目规划方案消防安全审查要点,从源头上控制“三合一”场所的增量。研究制定了《铜山区“厂中厂”承租企业准入标准》,逐步建立和探索完善“厂中厂”场所企业准入标准管理机制,严把承租准入关口,强化安全管理质效,提升土地使用效能。建立群租房“微信+平台”管理机制,强化群租房专项管理,提高暂住人口信息录入效率和管理质量……

“企业争当‘亮星’标兵,依托‘智慧铜山’信息化平台, 这些场所的长效安全管理和土地使用质量增效计划也越来越明晰,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还将精准有效地助力铜山高质量发展。”于水表示。

以安全和发展为主题,铜山正在奏响一曲高质量发展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