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挂满枝 村民摘桃忙
|
本报记者 胡明慧
盛夏采黄桃,硕果鼓腰包。7月24日早上4点多,天蒙蒙亮,铜山区柳泉镇西堡村黄桃园里就热闹起来了,西堡村和附近村的村民趁着早上凉快,开着车、拉着筐,抓紧采摘丰收的黄桃。前来购买和运输黄桃的卡车也早早就停在桃园附近道路两侧。村民们将一筐筐黄桃从地里运出称重后,立即装车。
调整产业结构 规模化种植
“今年的黄桃结得多,个头大,比去年收成还好,价格也由去年每斤1.6元升到1.8元,小点儿的黄桃也成了抢手货,每斤也能卖到1.65元……”村民彭广成高兴地对记者说。
村民们近几天在桃林间争分夺秒采摘黄桃,看着一片片压弯枝头的黄桃,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前几天村里的广播说摘一小筐黄桃2元钱,我和我老公每天早上4点左右就进地采摘黄桃,只干3个小时,我们俩就挣好几百元。”西堡村村民张晶晶说。
辛家、官路等附近村的700多名村民也从7月16日开始,就一直“泡”在黄桃园,采摘、套网、装箱、运输,忙得不亦乐乎。“黄桃是俺村致富的‘黄金果’,现在许多村民在家门口靠经营黄桃和黄桃深加工创业致富。俺们西堡村的许多村民都种植黄桃,多的种植300多亩,少的也有10亩,远比外出打工要挣得多。村里少部分没种黄桃的村民也沾了黄桃的光,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原因是他们签订合同,把土地租给种桃大户,自己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在黄桃地里务工挣酬劳。”退伍军人胡忠记在自己的黄桃加工厂车间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介绍。
从2016年初开始,柳泉镇西堡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面积扩种“黄金冠”优质黄桃,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由当初的3180亩发展到5000多亩,村民们依靠种植黄桃走上了致富路。
延伸产业链 增加产品附加值
这几天,西堡的黄桃进入采摘期,亩产可达7000斤至8000斤,去掉人工、肥料、土地租金等开支,亩收入1万多元。平时在地里务工的村民每天也有200多人,如今采摘高峰期每天有1600多人在桃园里摘桃、运输、过磅、记账等。黄桃园路边天天一大早就有来自山东、安徽、河北、浙江、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50多辆大车排队等候装桃。据大货车司机们说,黄桃采摘至少10天,他们为了抢先拉足货源,头天就在镇里的宾馆住下,第二天天不亮就赶到西堡桃园装桃赶路。
今年,西堡村完善了5000亩黄桃的浇灌设施,但是老天作美,没有用上,因为黄桃开花、挂果等生长关键期气候、雨水适宜,没有遭遇春寒低温和严重旱情,这也为保住黄桃产量和品质创造了条件。为做好黄桃的提质保量,西堡村继续聘请山东和本省果树栽培专家分批为村民授课,通过“面授咨询、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形式,让黄桃种植户和村民掌握更多新的施肥、除草、剪枝、诊断、除虫等栽培管理知识和技术。目前,该村种植的黄桃采用新技术,不疏果、不授粉,大大减少了成本开支。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西堡的黄桃主要使用专用钾肥,辅助施上牛粪等不生病菌的农家肥,有效避免了黄桃溃烂,提升了黄桃的产量、品质和口感,达到“圆、大、黄、甜、香”标准,大大拉升了其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路,镇村干部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企业订单。由于日照充足、土壤适宜,西堡黄桃核小肉多、口感滑腻,再加上镇里的大力推介,今年许多企业早早就到西堡来考察黄桃的生长情况,争先签订了黄桃订单,这也使得这里的黄桃今年每斤田头收购价格比去年高出了0.2元。
“我们村正不断延伸黄桃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筹划建设冷库和大型加工厂。通过黄桃储存和深加工增加收益,将黄桃品牌做得更响更上档次,给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帮助更多本村和本镇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西堡村党支部书记胡永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