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特色 紧盯民生解民忧
本报记者 吴云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鼓楼区琵琶街道万寨北路没出现大面积积水。“之前,我们到万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道路积水问题,很快就有专业人员前来维修施工,设置了排水口,这条路不淹了。”居民李大妈提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党的二十大以来,人大琵琶街道工委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发挥代表作用。聚焦民事民提、民事民审、民事民议、民事民商、民事民评五步工作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运行新模式。
在琵琶花园小区中心广场和居民楼周围,竖着一排排整齐的晾衣架。天气晴好的日子,居民把家里的衣物被褥拿到这里晾晒。以前支杆子、拉绳子,乱牵乱挂的现象消失不见。
小小户外晾衣架,见证了人大琵琶街道工委特色亮点工作——人大代表盯民生。
琵琶花园建于2009年年底,小区楼房较为密集,没有合适的地方晒衣晾物。
今年春天,区人大代表、琵琶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卜曼莉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在小区统一安装户外晾衣架。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到小区详细排查,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并进行实地测量,最后确定安装点位,形成集中晾晒点。有了统一的晾衣架,小区面貌整洁了。
这是继去年安装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后,人大琵琶街道工委特色亮点工作“人大代表盯民生”在琵琶花园“盯”出的又一件实事。区人大代表杨传清曾为安装太阳能路灯捐款1万元,他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人大代表,就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今年以来,人大琵琶街道工委通过召开代表议政会、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等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地下室进水、小区照明等民生实事20余件。
为“家、站、点”赋能做“加法”,为百姓“烦心事”做“减法”,琵琶街道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代表履职。以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在11个社区构建“1家11站”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体系,打造“一站一特色”,并将宜居社区和滨河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
其中宜居社区的特色是“民事民定”,通过协商议事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辖区宜居嘉园是一个拆迁小区,基础设施较少,配备不够完善。人大代表通过走访了解到,居民们希望在小区内增设儿童娱乐设施。
区人大代表、宜居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静经过充分调研、商讨,召开协商议事会,全程听取居民意见。经过一个月的施工,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儿童娱乐场所建成使用,塑胶地面、大型滑梯、儿童摇摇椅等设施令居民拍手称快。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我们充分发掘联络站在联系群众、倾听民意、为民发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将它们建设成代表履职‘加油站’、社情民意‘收集站’、为民办事‘连心站’、政策咨询‘宣传站’和民智转化‘议事站’。” 人大琵琶街道工委主任吉熹表示,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通过上门访谈、电话访谈等渠道广泛收集议题,让群众畅所欲言,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今年上半年共收集并办理了关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增设停车位等群众急切建议和诉求100余条,有效推动人大代表在发展中“问策”、在民生中“问需”、在监督中“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