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彭城e评 > 正文

匠心逐梦 能令大地遍黄金

2023-07-26  来源:  编辑:张传宝
2023-07-26  

          7月2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

“盐碱地上种粮难”是世界性问题。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土壤受易溶性盐类累积,碱化度普遍较高。在含盐量超过6‰的重度盐碱地上,作物出苗率低于50%,产量减少90%。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9913万公顷,造成的荒地和影响耕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波及17个省区,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只有抓好盐碱地治理改造和综合利用,才能做好盐碱地这篇大文章。

如何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如何找到合适的种子开发潜在的“新粮仓”,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和农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追求,他们之间,有发出“亿亩荒滩变良田”夙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十年磨一剑打造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品种的山东农科院刘霞;有精心研制耐盐碱高产大豆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有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找到作物耐盐碱的基因“密码”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团队……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培育并推广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解决种源“卡脖子”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盐碱地产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从更深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饭碗。面对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努力适应“以种适地”盐碱地治理新理念,抓好高端人才“引用管育”政策措施,产学研用,育种攻关,致力打造盐碱地“种业硅谷”,以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聚力攻坚耐盐碱植物品种的创新,聚力构建完整有效的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近期,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东营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国内18家盐碱地科研院校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涵盖了国内盐碱地科技创新全部领域,汇聚了盐碱地保护和综合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为盘活“全国一盘棋”的盐碱地治理大格局,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盐碱地里片片金黄,科技兴农累累硕果,是党和国家的愿景,更是亿万淳朴农民的愿景。从寸草不生到谷穗满满,科研工作者们是这场攻坚战中的幕后英雄。“中国种子中国芯”,我们捍卫14亿人饭碗的决心坚定,我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未来开发利用好5亿亩盐碱地的底气十足!(徐州市丰县审计局  闫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