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耕基,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7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只有牢牢守住牢耕地红线、不断改善耕地质量,“中国饭碗”才能越端越稳,“大国粮仓”才能越筑越牢。
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土地作为无法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亿万人民的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远超国际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大国粮仓基础更牢。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实现“藏粮于地”的基础,是开展“藏粮于技”的载体。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逐步完善,通过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划定耕地保护红线,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出台,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为粮食连年丰收、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筑牢了根基。
数据显示,我国六成左右耕地质量并不高。“端牢中国饭碗”,要从土壤入手,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近年来,各地秉持绿色生态、提升内涵的理念,大力应用绿色材料,推广节地、节水、智能灌溉等技术,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让土地收获“含金量”越来越高。今年上半年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约3663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838万亩。中国广袤沃野绘就了一幅幅丰收的画卷。
仓廪实,天下安。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实践反复证明,护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质量,我们的饭碗就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只争朝夕,笃行不怠,筑牢丰收“耕”基,让“大国粮仓”更丰盈!(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