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收集社情民意 推动民生问题解决
本报记者 马国明 通讯员 王彪 王野
让“民意 ”变“满意”,让“呼声”变“掌声”。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依托36个公安民意感知点,精准收集社情民意,提升执法服务质效,推动民生问题解决。据统计,第二季度徐州公安队伍满意度、公众安全感分别环比上升0.94%和0.34%。
36个感知点打造民意直通车
“大爷,打扰了,这是我们的民意调查问卷,如果对公安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您可以跟我说。”7月6日,在云龙区绿地南社区民意感知点,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辖区200余户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
为织密民意感知网络,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今年年初,市公安局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实地查看、拍照摄像”等形式层层筛选,在全市选定36个点位,作为市局民意感知点搜集民意,并统一组织命名和授牌。
“民意感知点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气象站’,36个点位分布在企业、学校、厂矿、旅店、餐饮场所以及党政机关、街道社区(村镇)、工业园区等范围固定、人员集中、环境特殊的区域,随时开展系列监测活动,第一时间收集群众诉求。”市公安局服务发展效能监测中心副主任周国林介绍。
依托36个民意感知点,市公安局通过入户走访、召开警民恳谈会、设立群众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张贴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实时掌握辖区社会治安、公安队伍动态趋势和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对收集的信息、征求的意见进行梳理分类、分析研判,及时纾解群众“烦心事”。
九项举措解决民意热点问题
通过首次民意监测系列活动,市公安局共收集到1011条群众意见建议,经过汇总归纳、分析研判,梳理为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公安服务、违法犯罪、群众求助等五大类15项具体意见建议。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民有所愿,警有所为。市公安局迅速联合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调研论证,研究出台加强巡防警力、推动反诈宣传、强化督导检查、优化校园交通、加大民生案件打击力度、完善交通体系、深化为民服务、加强犬类管理、增加监控需求等内容的《全市公安机关解决民意热点问题九项举措》。
“真心感谢你们,专门上门来给咱老百姓办事,真是辛苦了!”鼓楼分局在开展民意热点问题整改工作过程中,得知永康社区居民老梁双腿摔伤不能行动,家人在为其办理医保业务时又不慎将其身份证和医保卡丢失。该分局治安部门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身份证业务。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约有7.61%的群众反映辖区特殊人群办事难、身份证办理点少的问题。按照“九项举措”的责任分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立即组织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同时进行专题研究,在重点督导基础上下发《督办单》,要求未开通身份证业务的派出所15个工作日内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提供上门办证服务390余人次。
全程跟踪问效确保落实落细
前不久,市公安局服务发展效能监测中心对部分落实举措不重视、不得力、不到位的单位下发《约谈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为确保‘九项举措’落地落实落细,我们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对不按照要求开展活动、弄虚作假流于形式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每一条举措落实全程都有人抓、有人干、有人盯。”周国林说。
通过专项暗访、线上巡查、定期自查和短信回访等调查方式,市公安局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一对一”约谈单位负责人,限期制定整改措施,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此外,市公安局全面梳理民意反馈数据,对群众不满意问题进行深刻“复盘”,认真剖析原因,并每季度召开公安工作满意度提升推进会,对日常监测、暗访检查、督办转办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播放音视频、发放督办单等方式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全力构建监督有力、相互制约、协同高效的执法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