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托起百姓的“金山银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我们要牢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久久为功的绿色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关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必须以更高站位定方略、绘蓝图、明路径。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才能沿着正确方向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书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的“绿色答卷”。
夯实建设美丽中国之责,要强化系统思维,以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从制度、监管、技术等各方面协同发力、系统治理,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让事有人管、责有人担,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拓宽环保监督途径和方式,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绿色转型的效率……既治标又治本,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绿色之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美丽中国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更加强烈,更希望拥有清水绿岸,看到鱼翔浅底,留住鸟语花香。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高品质生活。
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终点。久久为功,接续努力,方能实现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在”的根本转变。持之以恒植树造林种草,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提倡“光盘”行动,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这些举措充分表明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定力。把生态保护当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环境才能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国之大者”,事关“民之小事”。坚定信念、砥砺奋进,把责任具化为每一个行动,抓细抓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就一定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胡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