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小网格』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
本报记者 陈小凡 通讯员 王冉冉
近日,新沂市港头镇港头村的村民们发现,在村口不远处的小河岸坡上,安装了一个“水深危险 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原来,这条小河两岸杂草丛生,长期以来无人管护,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还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港头镇网格员王金龙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在网格群内以小视频的方式反馈给港头村。
“在巡逻这片区域的过程中,我发现河道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联系广告公司做了一个防溺水标识牌安装在这里,希望能起到防溺水提示作用。”王金龙说。
村民赵贤坤为此竖起了大拇指:“对于夏天喜欢到河边玩水的孩子来说,警示牌能够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同时也给家长念了‘紧箍咒’,要时刻注意提醒孩子远离河边。”
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的高效治理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新沂市创新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打造多方联动、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基层“小网格”撬动城市“大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底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新内涵。
这些网格员身着蓝马甲、脚踏电瓶车,秉持“电话随时接听,问题立即解决”的理念,穿梭于田野乡村,走访入户、政策宣传、纾困解惑、帮扶救助,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当前,新沂市港头镇共组织94名党员干部和骨干网格员成立了“电瓶车”网格员小分队,全面梳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29项民生服务事务,编制一清单一手册,落实24小时“全时办理”,打造10分钟到达现场的“十分钟服务圈”。
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保障社会治安秩序平稳,如何让基层民众感到安全满意?这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新沂市在提升公众安全感上勇于创先争优,针对网格划分过大、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划分“责任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织密“小网格”的同时,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大屏障”。如今,新沂市双塘镇独具特色的网格员化身“销售员”直播助农方式,已成为当地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不仅拓宽了果农们的销售渠道,也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种植户胡凤开心地告诉记者:“网络销售销量很可观,我们的葡萄每天可以卖出1000斤左右,超乎预料。十分感谢网格员们对我们的帮助。”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从老旧思维模式到精细化基层治理……近年来,新沂市围绕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规范化、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精细编织“小网格”,激发基层社会“大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新沂全市共设置了1043名网格员、3294名微网格联络员、338名专职调解员、882名兼职调解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用真心凝聚居民、用真情温暖居民,默默守护着居民生活的平安和谐。
网格资源渗透进城市各个角落,实现了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大大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了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