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铸魂』助力增收富民
本报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黄伟 付米雯
6月30日,睢宁县金城街道鲍庙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正在这里查看红薯秧苗的邱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成辉说:“鲍庙社区有日光大棚30亩,我们邱圩有特色红薯种植经验和红薯加工渠道。这次‘增收联盟’结对共建,我们两家联手合作,打造红薯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共计300万棵优质的种苗,正在火热销售中。”
这是金城街道实施“金城铸魂”党建赋能社区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睢宁县金城街道以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为目标,围绕县委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十项重点工作,制定了《金城街道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率先推出了“金城铸魂”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品牌。
“四个一”党建工作模式 夯实引领发展基层堡垒
金城街道创新“四个一”党建工作模式,是金城街道夯实引领发展基层堡垒的重要举措之一,即制定一个目标、完善一套制度、开展一系列活动、建强一片阵地。街道健全党工委统一领导、办事处统筹负责、各社区各单位各部门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指挥长、办事处主任任副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条线根据工作目标制定全年专项活动方案、工作机制及实践活动计划表,明确16项重点工作,制定15个项目实施方案。
积极开展社区书记“三强三比”(强本领比增收、强担当比治理、强作风比口碑)、“振兴有我·社区干部论坛”等活动是金城街道实施“金城铸魂”党建赋能社区集体经济的又一创新。
街道充分运用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实行社区书记认领增收项目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机制,用好金城街道“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模式,深化党支部建在乡村振兴项目产业链上,打造“金农先锋·智慧农业”“金农先锋·产农融合”党建示范区,让党建“书记项目”在各个社区党总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金城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扩大增收联盟“朋友圈” 统筹激发富民增收“新动能”
张成辉接任金城街道邱圩社区书记时,面临的是集体经济收入负140万元的困境。依托“把合作社建在支部里”党建促发展模式,社区“两委”成员民主议事协商元素带头筹措资金和技术,成立了集体土地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和物业公司,通过种植、养殖、土地发包服务、物业服务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途径,围绕红薯种植加工形成特色产业,使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负14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
在此基础上,邱圩社区党总支以利用周边资源、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增加集体经济为出发点,主动结对毗邻鲍庙社区党总支进行合作,实行产销购一体化,采取红薯回收加工成邱圩社区特色红薯粉丝进行销售的方式,增加两个社区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在邱圩社区“头雁带动”推动下,鲍庙社区以高效智慧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建设集智慧农业、生态水产养殖、田园体验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以点带面形成了“党工委帮支部做规划、带头人帮农户促增收,强社区带弱社区兴产业、支部带群众打基础”的“双帮双带”工作格局。
党建引领“头雁领航” 提高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金城街道邱胡社区党总支书记田浩然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稻虾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开辟一条特色种养殖的致富路。
“听说现在稻虾养殖行情不错,我想学习技术,社区可以提供帮助吗?”“俺家就几亩地,也没人有时间种地,能统一包给社区不?”在邱胡社区“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议事现场,农户和社区“两委”成员展开交流。
邱胡社区拥有耕地面积4600亩,历史上一直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社区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田浩然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后,主动学习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尝试养殖小龙虾获得成功,又紧紧抓住“金城铸魂”党建赋能社区集体经济的机遇,借鉴邱圩社区与鲍庙社区结盟共建经验,创新“党建+产业”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特色产业模式,流转土地200余亩,建设社区集体示范基地项目,为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
邱胡社区定期组织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和农户代表参加社区产业发展交流会,进一步强化沟通,就土地流转、养殖基地修建规模、资金筹集等问题,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具体分析讨论问题、逐一研究解决措施。目前,社区共有13个家庭农场,种养1100亩稻虾,产出小龙虾不仅供应睢宁当地市场,周边市场也经常有水产采购商前来采购。
“田书记有想法、有思路,龙虾养殖经验对我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比种地赚钱多了!”6月21日上午,在龙虾养殖塘边,养殖塘主人岳崇超一边清点出货量,一边对前往邱胡社区调研党建赋能集体经济壮大实施情况的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剑说道。
“金城街道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逐社区分析发展优势和短板,找准增收路径,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破解街道社区增收渠道不宽、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邢剑作出进一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