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专题新闻 > 正文

“一户一田”怎么样?夏收地头算细账

2023-06-19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杨磊
2023-06-19  中国徐州网

核心提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要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2021年,丰县顺河镇在巩大庄村试点推广“一户一田”,效果怎么样?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微调研。


6月14日,天气晴热。丰县顺河镇巩大庄村“一户一田”试点区内,小麦被收割得一干二净。而在往年,这个有名的夏收后进村要比其他村至少晚3天。

刚刚忙完麦收的巩尊朋感慨道:“以前俺家8亩地零散分成5块,播种、田管等都不方便,麦收时最头疼,‘巴掌地’农机下不去,一亩以下按一亩收费,夏收要三四天。现在8亩地并成一块大田后,用大型收割机半天就能收完。”

2021年,顺河镇在巩大庄村试点推广“一户一田”,在保证农户土地承包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农户零散田地合并成一块田地,通过实现“一户一田”,为降低耕作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土地流转等探寻路径。目前,巩双庙、巩大庄两个自然村已完成试点工作,整合土地760余亩。今年,巩新庄自然村开始试点,整合土地400余亩。

这一试,使农业增效。巩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巩敦宣说,“一户一田”试点后,巩双庙自然村、巩大庄自然村农户自种的260亩土地,由248块零散田整合为50块大田,其余500亩田地进行流转。“试点期间,村里先把优质土地提供给自种农户互换整合耕种,剩下地势和肥力稍差的土地由村里因地制宜改善土壤、配建设施后用于流转,从而整体提升土地耕种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巩敦宣说。

这一试,让集体增收。巩敦宣说,之前村里集体收入不太乐观,想给老百姓办点事,摸摸腰包就无语了。“一户一田”实施后,村集体借此机会流转自营一部分土地,找到了集体增收的来源。“2022年我们村流转自营了220亩土地,种植了小麦、大蒜等农作物。今年大蒜行情不错,村集体收入预计可增加15万元。”

这一试,让农户增收。巩敦宣说,“一户一田”后,农户种田不仅省时省力,收入也有所增加。“以前夏收时零散地农机作业费每亩要收80元,并成大田后每亩只需75元。另外,村里会引导农户集中采购农药、化肥等物资,粗略算下来,现在自种农户每亩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60元。”刚忙完农活的种粮大户巩伦舵接过了话茬。

巩伦舵承包的上百亩土地此前分散为几十块,最大一块地仅三亩。实施“一户一田”后,土地整合连片,基本实现耕种机械化操作。“今年夏收我把农机作业费谈到每亩65元,加上集中管理、集中采购,现在每亩地每年能省生产成本150多元。”算完这笔账,巩伦舵一脸微笑。

“一户一田”成效如何?顺河镇为此作了专题调研:2022年,“一户一田”实施后,以一季小麦种植计算,散户亩均成本649元、大户亩均成本485元,种植成本均有所下降。另外,在实施“一户一田”的过程中,农户间零散地块的田埂、沟垄得到利用,一些不必要的水沟和机耕道被复垦,这无形中增加了土地资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藏粮于地,才能藏粮于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尊重农户意愿、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在全镇推广‘一户一田’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顺河镇副镇长惠科翔说。

文字:李晓航 朱睿

编辑: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