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鼓楼区 > 正文

“家门口”的幸福感如何升级

2023-06-1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06-1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煤港社区“同心同港”志愿者在清理楼道杂物。
本报记者 周杰 摄

清理杂物,铲除野广告,三轮车来回穿梭在33摄氏度的高温下,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汗流浃背地忙碌着。6月16日,又是鼓楼区环城街道煤港小区大扫除的日子,这个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一群退休的党员、志愿者包楼栋、包单元,实行自管自治,让生活环境更整洁、更宜居。

辖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密集且老龄化严重,社区10个左右的工作人员如何服务好1万多名居民?环城街道多个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利用党建品牌凝心聚力,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广泛参与,形成社区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端午节临近,王场社区党委书记崔迎雪在社区群里招呼一声,益·家彩虹的志愿者们就都匆匆赶来了,甜甜的粽香飘满了整个院子。

王场社区是环城街道最大的社区,辖区11个小区、12000多人口,社区只有11名工作人员。崔迎雪坦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支持,社区很难正常运转。

“益·家彩虹”党建品牌成立于2017年,“益”代表公益,“家”代表社区大家庭。彩虹有7种颜色,王场社区600多名党员也有7个支部,崔迎雪根据他们的特长,将80多位党员志愿者分成红色理论宣讲、橙色文化艺术、黄色普法科技、绿色环保健康、青色关爱帮扶、蓝色应急救援、紫色守卫先锋7个队伍,为居民提供不同特色的服务。

“平时社区活动我们都不需要操心,发个通知就行。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守卫先锋队会提前协调好人员、准备好音响;周一、周四为居民义诊,环保健康队负责对接医疗机构;晚上的小区夜巡,也是志愿者自己排班……”谈起益·家彩虹这支队伍,崔迎雪赞不绝口。

居民大事小事都要管,煤港社区党委书记张诗浩对基层工作量的繁重深有体会,疫情防控期间她曾经连续工作6昼夜,“我们社区只有9个工作人员,辖区有上万居民,靠我们自己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把党员、群众团结起来。”

煤港小区一直没有物业管理,疫情期间3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挺身而出,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同心同港”党建品牌应运而生,小区14栋楼,每位党员包一栋楼,每个单元推选一个单元长,开始实行自治。志愿者们虽然都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但干劲一点不输年轻人。他们每月开展一次大扫除,发动居民一起种花养草、美化环境,只要自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会给社区添麻烦。

闸口社区“满天星 亮万家”、华康社区“红管家”、堤北社区“北斗星 聚前行”,如今环城街道11个社区都拥有自己的党建品牌,而且个个有特色、叫得响、立得住,社区与党员志愿者“联合作战”,打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从“自治”“共治”到“共享”

党员中心户带领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党建引领让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一方面为社区“聚能”,一方面为居民“解忧”。

作为 “守卫先锋”志愿者,王场社区退休党员马振坤每天清晨就开始在小区疏导交通,然后到阅报栏更换报纸。下午放学时间,他又会出现在幼儿园门口,加入“护学岗”的队伍,晚上小区巡逻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哪条路上的窨井盖缺损,哪个楼前的路灯坏了,马振坤经常是第一个发现。前不久的一次暴雨后,他看到前王场新村47号楼附近存在积水,影响居民出行,立即向社区反映。崔迎雪得知后,立即找到专业人员前来排查,发现需要破路重新下排水管接到排水大沟。经社区党委研究,目前已经决定使用党建为民服务资金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尽快动工。

煤港小区77岁的党支部书记张兰英,退休前是单位的工会主席,退休后仍然是居民的“主心骨”、小区的“大管家”,邻居们遇到麻烦都会想到她。比如谁家有老人去世,她都第一时间上门帮忙穿寿衣,并带着老人家属到社区办理相关手续。

“部分楼道灯不亮,公共厕所化粪池已满……”细心的张兰英有一个工作记录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她为居民解决的几百件民生实事,环境治理、疏通管道、垃圾分类宣传等。这样的本子张兰英积攒了厚厚一摞,她总是说:“趁我现在还能跑动,要多为大家服务。”

在张诗浩和张兰英等人的努力下,煤港小区一年一个模样:修缮了3栋D级危楼,修复了大门口破损多年的路面,楼道杂物少了、门前路边花草多了……居民共享多元共治成果,在老小区住出了满满幸福感。

“打造基层自治队伍,就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形成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才能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共促进,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环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永表示。

本报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