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泉山区 > 正文

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2023-06-06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6-06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段小凡 通讯员 黄淑香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泉山区残联精准发力,不断扩大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面,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残疾人社会参与明显增强,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区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托养服务暖人心

“我们残疾人平时行动不方便,自从有了区残联提供的残疾人居家托养上门服务,不仅有人帮忙把家里的环境卫生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帮我们买菜做饭、健康监测。这项服务真的很贴心,让我感到生活更加幸福,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近日,家住泉山区段庄街道的李女士感激地说。

去年,泉山区残联按照工作要求组织完成居家托养服务机构的认证,提升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托养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为提供居家托养精准服务,我们在全区开展重度残疾人摸底排查,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与托养服务;同时,拟定托养合同并通过司法审核、纪委备案,保证资金的使用有效化。”泉山区残联副理事长黄淑香告诉记者,居家托养是政府对全区残疾人的深切关怀,泉山区残联将全过程组织好、实施好、管理好、监督好这项工程,确保服务质量,让残疾人朋友真正满意。

此外,泉山区残联还抓好残疾人寄宿制托养工作,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孩子在这里变化太大了,不仅可以与人简单交流,还学会了分享。”泉山区段庄街道的幸福园托养中心残疾人王智(化名)的妈妈激动地告诉记者。

王智先天智障,性格内向,从不与别人交流,出门看到生人就会眼神闪躲。在托养机构接受专业化的托养服务3个月后,他开始尝试与院内其他人简单接触,允许工作人员拉他的手,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零食。家属看到孩子的变化,倍感欣慰,对托养机构的服务和泉山区残联惠残政策频频点赞。

幸福园托养中心提供的暖人服务不是个例。近年来,泉山区通过“残疾人之家”建设提高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推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泉山区已实现362名残疾人托养;其中居家托养278名、寄宿制24名、残疾人日间照料60名。2023年预计将完成580名残疾人托养。

悉心康护爱相伴

这些天,在徐州市矿山医院的儿童康复科,老师们正带领着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其中,6岁的小宁已经在这里进行了两年多的康复治疗。

小宁的妈妈欣慰地说,两年多的时间,孩子主动语言、生活自理,还有交际方面成长了很多、康复了很多,再加上这些康复训练有国家补贴,所以很放心让孩子在这里康复。

据了解,徐州矿山医院作为承担泉山区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项目的其中一家定点康复机构,主要针对小儿脑瘫、孤独症、发育迟缓等开展康复训练。在具体实施中,医院为残疾儿童提供个训课、小组课、集体课等训练方式,给每一位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建立康复训练档案,为残疾儿童将来走上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安排残疾儿童到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是泉山区残联关爱残疾儿童,加强早期康复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区残联按照民生实事“六心工程”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康复模式,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全面发展,为残疾人构筑了一道爱心屏障。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274名0—6岁、154名7—14岁残疾儿童享受到国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训练服务。

5月9日,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正在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班。

培训班上,康复治疗师围绕智力障碍概况、智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训练等方面内容,向家长展开家庭康复训练、儿童康复进展、存在问题等情况分析,同时,邀请残疾儿童家长观看训练过程,参与项目训练,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肢残儿童康复训练知识,掌握家庭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部分家长接受能力不强的实际,我们还专门制作家庭辅助训练视频及指导手册,家长通过观看视频及手册,在家辅助进行巩固训练,从而提高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水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相关负责人说。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特殊儿童家庭最迫切的需求。为了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泉山区残联制作《给家长的一封信》,将康复知识、申请康复需要的材料、残联的联系方式通过书面告知家长,和家长构建康复协助体,促进残疾儿童康复向好发展。

接下来,泉山区残联将继续以精准服务、精准帮扶为切入点,积极链接各类资源,开展各类惠民利民工程,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文体活动润人心

手握飞镖、凝神屏气、再用力飞出……5月1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飞镖比赛在矿大科技园助残基地举行。这是由泉山区残联及泉山区肢残人协会主办的泉山区残疾人首届飞镖大赛。通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赛事的前6名。借此全国助残日的契机,区残联授牌成立了全市首家残疾人飞镖俱乐部。

“组织这样的活动是想通过飞镖运动发掘残疾人自身潜能。”泉山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立飞镖俱乐部旨在帮助残疾人积极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斗志。

成立飞镖俱乐部,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只是泉山区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泉山区打造以火花街道残疾人之家为代表的残疾人体育康复示范点,将旱地冰壶这一特色体育训练常态化,组织专业队伍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去年,来自火花残疾人之家的旱地冰壶运动队在第十一届省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文化活动同样是残疾人有益健康、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的方式。2022年,泉山区残联持续推进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组织文化进残疾人家庭活动,为残疾人发放书籍;组织开展“读书迎盛会·一起向未来”“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泉山同行”等读书会活动,让残疾人共享阅读之乐。

除了读书会外,热爱生活的残疾人们还组成了非遗文创工作室等,发展多种兴趣爱好,不断为生活增添幸福元素。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文化作品、文创产品也出现在各种场合,多角度体现了残疾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项项惠残政策在区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落实落地、不断加码;一个个“折翼天使”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自强不息……泉山区残联不断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征程万里,重任在肩。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各项服务保障政策,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把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黄淑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