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丨江苏省最美家庭白云家庭:一根绳子 两头牵挂
本报记者 李臻
在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镇,白云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他是一位好老师。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30多年是在双沟镇最偏僻的白庄小学任教,不仅“桃李满天下”,被他追回来的辍学孩子也不少。
他是一位好丈夫。在告别三尺讲台后,他以残疾之身贴心照顾因脑梗卧床的妻子,用一根绳子诠释着“相依相偎、相濡以沫”的感情。
在5月15日,第30个国际家庭日,白云家庭被江苏省妇联评为2022年度最美家庭。

“成绩越差的孩子我越想教”
从古黄河观光道驶入一条乡间小路,经过一片金黄的麦田,便来到了白云的家——睢宁县双沟镇大白村一座普通的农村小院。在这里,白云已经生活了65年。
白云是一位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患者,这是一种四肢肌肉逐渐萎缩的疾病。
在距家十余里、地处偏僻的白庄小学,他一待就是30多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故道只是一汪浅水,可一到阴雨天气,也会出现水位急涨的情况。白云和其他村民一样,要出门必须蹚过河水。“这是我出村的唯一通道,而上学则是那时孩子们非常稀罕的出路之一。”讲述这段经历时,白云面带笑意。
现任双沟镇官路小学教导主任的蔡克喜,是白云的老同事。在他的记忆里,白云是一个很“犟”的人。在白庄小学任教时,学校考虑他的身体以及家庭情况,打算为他减轻课业负担,可白云却说:“学校师资紧张,我身体能承受得了。”
“白云的肌肉萎缩症是遗传,年龄越大症状越明显,他一开始骑自行车上班,后来骑不动了,换成了电动车,发现还是骑不稳,干脆换成了‘三蹦子’。”蔡克喜回忆道,“那么多年,他从未因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白云的“犟”远不止于此。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家长因家境困难或孩子学业不理想等原因,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可在白云看来,无论何种原因,每一位学生都不应该被放弃。他经常利用休息日,一大早就对辍学学生的家庭挨个家访,直忙到晚上摸黑回来。
“成绩越差的孩子我越想教,越调皮的孩子我越想带。”白云说。
从2014年起,白云先后获评“徐州好人”“睢宁县最美乡村教师”“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白云带出来的优秀学生,一茬接着一茬。
“现在该我照顾她了”
白云与妻子周翠珍相识于一所小学。
在周翠珍哥哥的撮合下,两人走到了一起。那个时候,白云的工资只有20多块钱,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家里大小事都是周翠珍来操办。
2013年,周翠珍突发脑梗,瘫痪在床,同时失去了语言能力。而这时,白云的肌肉萎缩病情也开始逐渐加重。由于孩子们常年在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年轻时,她为照顾我吃了太多苦,现在该我照顾她了。”为照顾周翠珍,白云在床上装了个自行车轴,用绳子穿过,一边系着周翠珍的胳膊或腿关节,一边握在自己的手里,他就这样坐在床边,拽动绳子给妻子做康复训练。
就这样,绳子一拽就是十多年,周翠珍的上半身奇迹般地被“拽”出了知觉。虽然还不能下地走动、口齿表达也不清晰,但在白云看来,只要还能彼此陪伴,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
双沟镇妇联主席谢文芝在工作中经常照顾白云一家。在她看来,白云夫妻俩的一生,诠释了“同甘共苦”的所有意义。
“夫妻之间,就是要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家是最温暖的港湾!”白云看向妻子,笑着说。
编辑:鲍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