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一条龙”服务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个温暖的“家”
本报记者 郑微
5月30日上午,徐州市总工会今年首次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宣讲对象的“双进”宣讲活动走进铜山,申通为群快运有限公司近50名快递小哥认真聆听了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向东副教授的思政课。这是市总工会全方位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系列活动之一。
快递、外卖、货运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方式灵活,群体流动性大,许多人难以与企业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其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近几年,江苏徐州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特点和诉求,着力构建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更加多元、便捷、精准、普惠的维权服务活动,用“一条龙”服务托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稳稳地幸福”。
外卖小哥学习急救知识。
新业态群体建会有效覆盖
通过广泛摸底调查,明确“以服务促建会”的思路,也就是先通过贴心服务将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再通过建会入会组织起来,最终让他们团结凝聚在工会“大家庭”里。
为加快建会入会速度,徐州市总工会通过企业“单独建”、龙头企业“牵头建”、借助行业力量“推动建”等方式,建设了一批以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的县区级、镇(街道)级行业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委员会,发挥镇(街道)、社区(村)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兜底作用,做到“行业覆盖、区域兜底”。
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不同职业特点,分类建会。全市8家民营快递公司以及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送餐平台服务商全部建会,货车司机集中的县(市、区)均成立行业或相关区域工会,实现新业态劳动者集中的十类群体,均成立各类型工会组织,做到向新业态劳动者有型有效覆盖。
新沂市货运行业从2020年4月建立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后,先后进行了十多次大大小小的集体协商,协助双方代表就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奖励标准等5项议题达成一致,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生活和行车安全保障,也让企业职工流动率从往年的16%下降到6%。行业寒冬之时,30余名司机自愿降薪与企业“抱团取暖”,新沂市总工会及时给货运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工会贷,帮他们渡过难关。工会主席马敬启说:“有了工会组织后,职工们干活更有心劲了,我要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一起迎接行业春天。”
截至2023年5月,全市已累计组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56个,其中单独建会90个、行业工会35个、区域工会31个,发展会员4.3万名。
专项互助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为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去年,徐州投入60万元,向全市48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人赠送一份重大疾病保障和一份意外伤害保障。精准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激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环境、需求特点、医保类型、收入水平等,徐州升级服务,推出《徐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综合保障计划》,不仅具备职工互助保险理赔程序简化快捷、赔付额度大、普惠职工等特点,还进一步丰富了保障内容,仅需100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可同时享有住院医疗补助、重大疾病保障、重大疾病医疗补助、意外伤害保障“四重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病住院治疗、意外事故导致身故残疾的,可领取相应医疗互助金、住院补助金、慰问金、伤残或身故互助金等。住院补助金每天60元,保障期内最高可达180天、1.08万元,重大疾病及重大疾病住院医疗补助最高领取4万元;意外伤残或身故最高可领取8.4万元。
“我受公司全体快递(送餐)员的委托,代为转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工会大家庭,让我们这个群体有了浓浓的家的温暖。”2月3日,沛县橙迈网络科技(饿了么)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卢正友一行将一面印有“一心为民办实事心系职工送温暖”的锦旗送到沛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感谢工会对新业态群体劳动者的关爱帮扶,使职工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新沂快递行业集体协商现场。
“8+X”综合服务更为精准贴心
为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贴心服务,徐州广泛开展“8+X”综合服务,将健康体检、专项保险、暖“新”礼包、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法律服务等8个固定项目和心理咨询、学历提升等X个拓展项目精准送到职工身边,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
为了确保服务更加精准,今年年初,徐州开展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及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冬日暖心礼包”。将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困难职工救助范围,开展常态化帮扶救助。据了解,铜山区把每年的3月份作为新业态群体的“暖心服务月”,把每月的20日作为“关爱服务日”。
徐州还积极搭建招聘求职供需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广“江苏工会服务网”就业服务系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信息,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服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徐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更有前景的发展环境,才能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总工会将持续探索创新,用心谋划、精心实施符合新就业行业特点和职业特征的维权服务项目,将业已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温度,增强职业吸引力,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编辑: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