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辰:为家乡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瑾
人物名片
张立辰,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代表画家,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从艺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深入探寻笔墨价值,在传统品格和现代意识的交融中开拓出审美新境,构建出一套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系。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水草木、发展变化,始终牵绊游子的心弦。5月20日下午,云龙湖畔的张立辰艺术馆迎来一对特殊的参观者——张立辰夫妇的到访。在一张张昔日作品前,张先生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这张画上的蒲棒,还有上面的黑蜻蜓,都是我的家乡微山湖畔最常见的风景,是我深刻的儿时记忆。”张立辰说,“这次回来,发现家乡和前两年又有了新的变化,山美水美,处处像花园。”
从入住的经开区酒店驱车到达云龙湖的张立辰艺术馆,虽然相距十余公里,但高架桥上的畅通无阻、不到20分钟的车程让张立辰感到意外:“从酒店到这里虽远,但路顺,景也美。沿路的高楼大厦连着公园绿地,从中感受到地方政府这些年在民生建设、生态治理的成绩。”
“有幸受邀参加第三届彭城英才荟,趁这个机会,来看看艺术馆。”张立辰说,“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许多闻名于海内外的书画家,这对徐州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高中毕业后离开徐州深造于高等学府,先后就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央美术学院的张立辰感慨:“近代徐州著名画家群体,为城市赋予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徐州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次回家,看到许多乡镇都新建了很好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艺术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生活,这与城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
在张立辰艺术馆展厅中央六米高的《天地歌》巨幅作品前,张立辰提到了徐州美术馆在去年中国美术馆“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开展之前,专门将这幅作品从徐州借展运送至北京的周到:“感谢家乡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不远千里,大费周章地将这幅画送过去。那次展览,在北京文化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当初将这幅很满意的作品留在徐州,就是想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感恩。”
参观过程中,当观众得知眼前这位亲切和蔼的学者即是张立辰本人时,纷纷表达出对其作品的喜爱。张立辰耐心地与热心观众一一合影,并介绍了多幅作品的创作构思和意象特征,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艺术课。
“中国画区别于世界所有的绘画,它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哲学、孔孟思想一样,是民族文化的骄傲。”用现代笔墨手法表达传统精髓的张立辰表示,“徐州南秀北雄的文化特质,是徐州人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底色。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推进,高雅艺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产生新的气象和新的境界。秉持传统,勇于创新,未来,我会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回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