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国际视野 丰富多元消费
|
||
|
本报记者 郑微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022年3月,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打造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扬州等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商圈”集聚效应,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让大家对徐州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么建?按照市政府3月6日印发的《徐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徐州将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长三角北翼的现代化国际商都”的战略定位,聚焦“六大领域”,积极实施“六大行动”,强载体、促转型、优品质,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力求“将徐州建成辐射淮海、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开阔国际视野 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
怎样才算名副其实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务部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考评体系含有5个一级指标,包括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
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设计方案,全国各大城市立足各自优势和定位,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记者梳理了各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蓝图、路径,力求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在北京市,提出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
在上海市,提出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
在广东省,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在重庆市,提出加强需求侧管理,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江苏省则明确,要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梳理发现,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聚焦“国际化”,提高消费资源的聚合力、吸引力、辐射力,是各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打造新场景、新消费,提供更智慧的服务,增强消费供给的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城市商业的国际化,包括城市要建立更多的国际化商业载体和商业平台,有充分的国际化商业设施系统,有充足的国际化商业业态,有较多的国际化商业企业和国际化商业品牌,形成多元化的国际消费文化以及培育多元包容的消费生态。”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司增绰认为,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对标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先行一步开展创建工作的城市,也应放宽视野,学习取经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迪拜、新加坡等世界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补短板、拉长板,加大创新,寻求突破,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尽快把徐州打造成为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徐州有哪些优势 ——
夜晚9点,徐州彭城苏宁广场里人们的购物热情仍在持续;在壹捌壹捌美食广场浓浓的烟火气息里,食客们大快朵颐,尽情享用美食;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月光集市人头攒动,回龙窝街区华灯璀璨,各种网红咖啡馆、酒吧里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在消费领域尤甚。
如今在徐州各大商圈,见到皖、鲁、豫等周边省市的车辆已不足为奇。今年“五一”假期,徐州各商圈客流量大涨,城市热力图由蓝转红,由红转为深红,颜色的变化成为消费热力指数上升的直观表现,凸显出徐州的消费吸引力、城市辐射力正迈上新的台阶。
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02.7亿元,增长1.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在全省四个国际消费中心创建城市中增幅第一、总量第三。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56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
今年“五一”期间,全市消费市场繁荣热闹,全市57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5.7%,较2019年增长3.4%;其中重点监测的10家餐饮企业交易额达587.55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53.8%,客流量增长49.85%。
一系列生动的数据,折射出徐州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消费市场的火热,则离不开购物环境、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政策引领等各类因素的加持。
近年来,国家确立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区域中心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矢志不渝打造中心城市、推进生态建设,“美”的名片越来越亮丽,“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魅力精彩绽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知名度。
如今的徐州,在达到便利度上优势明显。“米”字型高铁枢纽开通6个方向,地铁1、2、3号线组网运营,徐连高铁通车运营,三环高架快速路主线成环,徐沛快速通道全线通车,徐淮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开通7条城际毗邻公交线路。
“只需3个小时就能回到家乡。”4月29日,在杭州工作的市民郑女士携家人一起回到家乡徐州。乘坐地铁1号线,他们一家四口人从徐州东站直达中心商圈,“家乡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郑女士颇为自豪地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各类消费平台载体日益完善。目前我市共有1000平方米以上商场58家,其中市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4家。中心商圈拥有7家在营、2家正建大型商场,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档次首屈一指的中央商务区。云龙万达广场、新淮中心、泉山三胞广场、铜山万达广场、壹方城、经开区环球港等集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以及彭城壹号、回龙窝等为代表的时尚街区,接连推进落位,与中心商圈共同把传统的购物场所变成游、购、娱的嘉年华,辐射淮海经济区。
“请帮我拿这款项链试一下。”5月2日下午,高莎莎在徐州金鹰百货挑选金首饰。今年32岁的高莎莎是淮北人,每逢节假日,她都要跟朋友们来徐州消费购物。“徐州的商品种类多,品牌多,而且每到节假日促销活动也多,价格有优势,所以我们专门从淮北赶过来。”
如今,金鹰百货、苏宁广场、杉杉奥特莱斯等商业体不断集聚名品、名店品牌,大力培育夜食、夜娱、夜秀、夜展等延时消费场景。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不断激活商圈活力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首店品牌、知名企业进驻徐州,加快推进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集聚。
今年3、4月间,国际连锁品牌罗森便利店首批5家门店开业,徐州君太平洋百货奠基,7-Eleven徐州首店落户鼓楼区彭城壹号……淮海经济区首店、国际知名品牌等一大批新型消费业态纷纷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徐州商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固化的点对点购物到一站式的消费体验,从单一的品牌类目到首店不断落地、全品类、全天候的购物模式,徐州的消费市场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业态,都以焕然一新的消费体验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消费模式,刷新了千万徐州人的日常消费。
“徐州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国际化消费城市的功能。”市商务局流通处处长吴开伟介绍,我市正通过持续培育特色核心商圈,布局高品质消费基础设施,推动高端要素资源加速汇聚;发展多元消费,引进高端商贸企业、品牌店、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提升区域品牌集中度等举措,不断提升城市商业的高端化、国际化水平。
实施六大行动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么建 ——
在商务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以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为特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赋予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使命。
3月6日,市政府印发《徐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徐州进一步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行动准则和实践路径。
《实施方案》提出,徐州将聚焦徐州味道、徐州文旅、徐州质量、徐州潮流、徐州服务、徐州畅行“六大领域”,积极实施六大行动,包括全力实施消费地标建设行动、本土品牌提升行动、文旅消费释放行动、体育消费提质行动、新消费产业培育行动和资源协调共享行动,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徐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六大行动”中,要重点实施本土品牌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淮海新消费”主题活动,鼓励各地围绕“淮海新消费”主题,组织促销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实施“老字号”振兴计划,挖掘培育徐州老字号品牌,讲好老字号故事,支持老字号企业技术、服务、文化和经营创新,推动“徐州产品”向“徐州品牌”转变。
加快会展消费提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业发展平台,持续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会议品牌。
实施文旅消费释放行动强调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国潮汉风”文旅消费内涵,深入推进“文旅+”和“+文旅”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创新;另一方面,强化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运营园博园、欧乐堡海洋极地世界、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徐州乐园等建成项目,加快推进方特乐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共同发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持续培育和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淮海新消费”活动主题品牌,进一步激发了消费热情,释放了消费潜力。
近年来,徐州加速消费新地标的布局,积极引进新零售、新业态、新体验,大力发展数字化、智慧化、互联网经营,全力满足消费需求,增强城市辐射力。
在本土品牌的持续打造中,我市开展了老字号商品线上线下对接和设立线上线下销售专馆工作,不断提升徐州老字号产品的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老字号”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发展多元消费 徐州加速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围绕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等方面,徐州正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新动能,巩固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城市首位度。
今年1月,我市开展了彭祖养生美食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彭祖养生美食展销、彭祖养生宴等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让市民得实惠,为商家提供更多流量曝光,共同营造多元的餐饮消费生态,进一步激发美食消费热情。
近日,徐州开展了“徐州地标美食”评选活动,力求通过地标美食的评定,传承徐州美食文化,记录地域饮食风尚,推动徐州美食走向全国,助力徐州地标美食品牌打造。
来徐州,该怎么玩、吃什么?4月28日晚,弥漫着汉文化、徐州味、烟火气、时尚潮的“徐州味·旅游季”文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以“美食+旅游”“好吃+好玩”为主题,徐州文旅推荐官发布了“徐州味·旅游季”文旅系列活动,包括徐州县(市、区)的主要文旅活动、徐州景点景区“五一”期间优惠措施、徐州美食导览图、美食旅游公交专线、徐州文旅惠民消费券等信息。这场覆盖全市重要景区景点和消费集聚区、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旅盛宴,将通过16项重点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来徐品尝美食、旅游观光。
围绕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市县区、政银企、内外贸、线上下”联动,汇集“政府+报业+商家”三方资源,徐州以“品质生活”为主题,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正着力打造“淮海新消费”活动品牌。
在2022年,我市开展了“夏夜生活”“金秋惠购”“乐购冬日”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开展专题促消费活动1500余场,发放家电、餐饮、零售、汽车等各类消费券共计3亿余元,直接拉动消费超过60亿元,助推全市消费市场企稳回升。日前,2023“淮海新消费·春风徐来”消费促进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联动全市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商家、品牌、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在全市开展“1+7+N”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消费氛围,激活了经营主体。
持续培育特色核心商圈,布局高品质消费基础设施,推动高端要素资源加速汇聚,我市多渠道扩大特色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做强消费品集散平台,正高标准培育建设一批高品位的文体娱乐、艺术收藏、购物休闲、餐饮美食等商业特色街区。同时,加快德基广场、君太百货、文庙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完善消费载体,实现消费硬件提升。
为增加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内涵提质,我市一方面引进高端商贸企业、品牌店、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培育“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贸易功能,提升区域品牌集中度。另一方面,畅通社区“微循环”,以国家级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为契机,建设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构建适应消费需求发展变化的新型社区商业场景,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增强舒适消费体验,我市不断改善提升消费环境。加强国际消费便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徐州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航空口岸、铁路货场、国际邮件互换局等海关监管场地运营能力。市商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加强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和治理,加快培育一批放心消费示范企业、示范商圈、示范餐饮、示范景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放心消费之城。
“下一步,徐州将重点在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首店首牌引进、新零售发展、老字号发展、餐饮业发展、提升商贸物流效率等方面研究资金等政策扶持,同时发展多元消费,全面推进会展消费、繁荣夜间消费、发展数字消费、拉动大宗消费,发展电子商务、数字文化服务创新等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45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6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5000亿元;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2万吨,国际货运量达到5000吨,实现2条以上国际货运航线全年运营国际货运量占比10%以上,进一步助力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白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