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老孙笑了
|
本报记者 李宁 刘作霖
这个季节的睢宁什么风景最美?
驱车从邳睢线拐入S324省道后,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故黄河,一侧是麦田、果园、游园交织,初夏时节的黄河故道就是这么神清气爽。
从S324省道右拐进入魏姚线,大片的梨园、苹果园、油桃园将视线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分明有一种感觉叫“误入果园深处”。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姚集镇万亩优质果示范区,也称“万亩果园”。张尹村果农孙梯来的梨园就“藏”在其中。
走进梨园,老孙看到记者就笑了:“去年卖秋月梨的时候,你来拍过照片。”
“去年种了43亩,今年又把南隔壁的梨园包下来,总种植面积有130多亩了,都是种的秋月梨。”老孙干劲十足,他对今年的梨行情很是期待,“一棵树留果100多个,收获60斤至70斤,一亩地是66棵……去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今年肯定会大幅增加。”
“比起经纪人来果园收梨,搞入园采摘更赚钱,你有什么想法?”记者问。
老孙一听又笑了:“想到一块儿了,我今年已经准备好搞采摘了,还要在果园里搞农家乐。”
一旁的张尹村党总支书记岳喜超立马接话:“老孙,这事我来帮你吆喝,前几天包村的‘第一书记’梁天还说要帮果农拍视频推广呢,你搞农家乐,他找人到果园里来拍。”
记者看到,果园里梨树上的幼果已经长到核桃般大小,一群村民有的给梨树疏果,有的给幼果套袋。
“一天能挣多少钱?”记者问干活套袋的大姐。
“按计件拿工资,一天最少能挣80元,俺们几个最多的能拿到200元。”焦书侠笑嘻嘻地说,她就住附近新安村,早上6点半就到果园了。
记者发现,今年孙梯来家的果园里架上了防鸟网,3.5米高,支架间距5米,十分整齐。
“梨果成熟时,喜鹊喜欢啄食,每年老孙都因此损失两三万元,今年好了,不仅政府统一架设防鸟网,还修好了果园的排水渠、建好了滴灌设施、铺好了防草膜,都不需要果农掏钱。”岳喜超说。
“姚集镇万亩优质果示范区坐落在黄河故道沿线,2022年产水果约1.8万吨,产值1.5亿元,果农净收入5000万元左右。”姚集镇宣传委员张政红告诉记者,2022年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姚集镇政府共同实施黄河故道果树产业提档升级工程,“目前已投入1375万元建设高标准果树示范园,实施面积1087亩,根据姚集镇果业发展规划,到2026年全镇1.2万亩果园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园区。”
有了好政策的“加持”,果农老孙的笑容、一株株挂满幼果的梨树,才是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