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守初心 家校协同促成长
|
||
|
本报记者 樊海涛
学生是舟,教师是桨,家长是帆。若想使舟驶得快且远,桨与帆也要形成合力,共同协作。
在“双减”背景下,为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锐意创新,优化方法,努力探索家校共育的新途径。学校紧扣家风建设,开展家校教育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日前,部分低年级学生家长来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在家风家训博物馆开展“夜读”。该馆呈现了家风家训的起源、传承、弘扬的历程,展示了征集的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以及家风家训故事,并配置了相关书籍。“这次参观加阅读,给我很大启发。”家长陈女士感慨地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的父母。只有给孩子传家风、立家规,才能使他们树新风,健康成长。”
关注父母内心动态,在素养提升中达成共育共识。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开展“夜读”活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纠正家长错误的育儿方式,在集中培训中转化理念;定期举行“彭城好爸妈”系列活动,如讲最美家庭故事、生活技巧分享、才艺展示等;每学期组织一次“彭城好爸妈”家庭教育大讨论,在经验分享中深化共识。
“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幼苗的成长;没有父母的辛苦,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该校六年级学生孙家煜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字里行间表现出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在学校的引导下,小家煜从本学期开始,在家帮妈妈淘米洗菜、打扫卫生,给爸爸捶背、擦皮鞋等,把感恩行动落实到每天的点点滴滴。
探索实践活动路径,在共同成长中形成合力。学校帮助学生制定“感恩父母实践活动计划”,如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等,以此传承孝道文化;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为主题,收集整理优秀家庭家风家训,组织亲子互写家书,开展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传承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组织主题家长会,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全面开展“一表五清”个性化关爱行动,实施“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党员教师进家庭爱心帮扶走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以此实施关爱行动。
“我们每个月都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专家座谈或者社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学校的想法,更新教育孩子的理念及方式方法,让孩子随着父母的成长而成长。”家长顾程程告诉记者。
定期总结成果和收获,在表彰激励中凝聚动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优秀家长表彰大会,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宣扬,让广大家长积极“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家长成长;编辑制作《家校合育专刊》,在学校的公共信息平台上设置“父母讲堂”,鼓励家长撰写家庭教育心得,编制《优秀案例集》,提升家校共育热度。
据介绍,通过系统的家校共育策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在探索“双减”路径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共同提升家校育人成效,实现了“家校共识,家校共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