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红”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倪梦楚 周淇
上个月,“清洁家园”巾帼党员服务队走进三堡街道三堡社区王跃英老人家中,帮忙打扫庭院、清理客厅、收拾家务,不一会儿,房屋内外变得干净整洁、亮亮堂堂,老人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经常来,给我这个高龄独居的老太太收拾家务、打扫卫生,感谢党的温暖关怀!”
今年以来,铜山区持续深化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实践内涵,各机关单位结合工作职能,创新创优,开展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铜山区妇联党组紧扣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重点,探索具有妇联特色、彰显组织关怀的帮扶路径,创新打造“333”工作法,进一步推进党员常态化、长效化进社区服务,以党建引领助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三张清单 回应“急难愁盼”
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和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铜山区妇联党组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切实解决基层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妇女群众身边,通过常态化开展调研摸排,“沉”入群众倾听声音,用心做好走访记录、写好民意日记、建好民生台账、形成民情报告。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部分特殊群体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为此,铜山区妇联发挥组织优势,紧抓“一老、一小、家庭环境”三个重点,梳理形成儿童关爱引领、老人健康照护、家庭卫生清洁三张问题清单,为优化服务精准度、提升服务实效性提供了有效抓手。围绕三张问题清单,区妇联党员热心服务“照单全收”,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让帮扶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建强三支队伍 汇聚“先锋合力”
在铜山区委组织部、区级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区妇联党组在全区巾帼党员中广发“招募令”,汇聚“先锋合力”,全区教育、卫生医疗、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巾帼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到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中。
结合工作实际、科学统筹编排,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铜山妈妈”“守护夕阳”“清洁家园”三支巾帼党员服务队快速集结成团,不断织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网。
“穿上红马甲,就像战士戴上了肩章。”一千多个“红马甲”带着使命和初心,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以另一种身份投入到特殊困难群体帮扶事业中,以群众的问题、需求、困难为导向,把专业化、有温度的关爱服务做在日常。三支先锋队伍汇聚起的“先锋合力”,在儿童关爱服务、老人健康照护和家庭卫生清洁等领域发光发热,“巾帼红”照亮温暖了铜山每一个角落。
聚焦三项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三支队伍快速响应,主动认领问题清单,深入剖析问题,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确保以“三项实事”打好群众问题“清零战”,今年以来,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件。
聚焦关爱引领,助力儿童成长。抓好经济、教育、生活、心理、精神引领“五位一体”关爱帮扶,“铜山妈妈”巾帼党员服务队为685名结对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结对儿童在千名党员妈妈的关爱引领下,学习更加自主、人际交往更加自信、生活更加自立、感恩意识明显增强。
聚焦健康助老,温情守护夕阳。“守护夕阳”巾帼服务队每月上门为困难家庭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康复保健、用药指导等专业服务。服务队成员、柳泉镇北村村卫生室室长刘学方,了解到陈大娘患有白内障、高血压且独自抚养俩年幼孙女,主动入户帮扶,定期送药问诊,帮助舒心解困。“感谢党和政府惦记着我。”成为陈大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聚焦家园清洁,帮促困难家庭。“清洁家园”巾帼党员服务队成立以来,发动志愿者1200名、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2000余次,为602户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包干式指导、搬家式清扫、亲情式关爱的“三维”服务,受助家庭逐步实现从“帮我做”“带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的积极转变。区妇联党组书记梁月说:“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拂’去的不仅是群众家里的灰尘,更‘扶’起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服’出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