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2023-05-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5-07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市委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和“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市委书记宋乐伟在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开班式上,号召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奋力推动“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市委编办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把准方向、敢于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深学细悟总书记讲话精神上先人一步,在真抓实干服务保障大局上快人一拍,在守正创新开拓工作新局面上胜人一筹,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及的责任感全力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为徐州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在深学细悟中领会“四个必须”明确要求,以更高站位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四个必须”为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遵循。机构编制资源是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编办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历史主动、聚焦主责主业,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牢牢把握“四个必须”明确要求,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自觉紧扣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中心任务,用更加富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举措,为改革发展稳定排兵布阵、调配资源,真正做到市委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工作重点就放到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保障到哪里,努力在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上彰显机构编制部门的使命担当。

在真抓实干中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以更大力度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市委编办将在奋进新征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一是全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我市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总定位总要求,在建设“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中找准机构编制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主动将机构编制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推动、去落实,在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时向全市中心工作倾斜,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供给效益。二是全力服务重点领域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安排和“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要求,谋划筹备党政机构改革,巩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拓展提升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公共卫生和疾控体制、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等,将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全力服务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围绕强化基层治理能力,适应基层工作特点,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巩固深化基层“三整合”改革成果,构建完善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体制机制入手,充分调度和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全力服务人才引进。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统筹调剂改革精简编制,在教育、卫生和科技综合领域设立3个“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实行循环使用、动态流转,为筑巢引凤持续提供保障。

在守正创新中开拓高质量发展工作新局面,以更新举措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机构编制管理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大胆创新、深入探索,为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出新招、创新绩,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持续赋能“数字换编”。对标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在市政管理、水务管理、交通管理等多领域积极探索嫁接数字化“新兴资源”置换替代机构编制“传统资源”。进一步开展编制替代标准化研究,总结“数字换编”重点场景建设经验和做法,推动“数字换编”工作经验应用到深化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去。二是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建立完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努力在机构编制工作全流程中做到“先调研、后决策”,提升调查研究工作“量、质、效”。实行市委编办领导和业务处室对口联系县市区机构编制工作制度,有计划深入基层对机构编制运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和评估,跟进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为“控、减、调”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通过调研形成重要成果和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参谋助手作用。三是从严抓好自身建设。着力深化模范机关、廉洁机关建设,持续开展“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建设大提升行动,既坚决纠治“四风”问题,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营造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切实树立机构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