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睢宁 > 正文

专注培育适合黄淮海地区的小麦良种

2023-05-0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3-05-0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李宁 李臻 通讯员 苗瑞丰)继“徐麦136”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后,“徐麦2100”“徐麦165”在3月3日又通过国家初审,这将是睢宁这家民营企业拥有的第5项、第6项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种。

4月28日,在位于睢宁县睢河街道的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禾农业)试验田里,总经理李武和研发部主任李子豪又在查看小麦抽穗扬花期的穗粒结构。

“‘徐麦2100’是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田间表现抗冻性好、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矮等多重优势,是佳禾农业在小麦育种上的一次突破。”李武给记者科普,“‘徐麦2100’于2022年6月经国家、省级专家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达778.9公斤,一度刷新徐州地区小麦高产新纪录,吸引了河南、安徽、陕西等地60余个经销商及种粮大户前来预订,市场前景广阔……”

在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授予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铜牌前,李武说:“这几年每年来基地观摩学习的种粮大户有1000余人次,对提高周边大户种植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家民营企业是如何从国有企业、研究院群强环伺之下实现突破的?佳禾农业的答案是:对外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对内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育出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佳禾农业先后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科研人才,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联合建立人才“双创”团队。“专职科研人才在公司培育良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武说。

“选育一个小麦新品种通常需要6—7年,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还需再历经4年。”李子豪告诉记者,为缩短小麦品种培育时间,佳禾农业每年会在海南“加代扩繁”(一年收获两季)。“去年公司又投入20余万元自主建设了智能人工气候工作室,一年可收获4代,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李子豪带领记者来到智能人工气候工作室,现场感受育种环境,“这些新品种整体培育周期较之前可以缩短4年,相信这样持续做下去,距离培育出亩产1000公斤的超高产品种不远了。”

佳禾农业自2013年开展小麦创新育种工作,目前已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执着研发的劲头不能停歇。”一直关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的李武坦言,“企业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佳禾农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配合国家实施的种业振兴行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民营企业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