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吐槽”商家被索赔20万,法院判了!

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APP异常火爆,除了满足娱乐需求外,还是公众线上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抖音绝非法外之地,如果发布不实内容,或者侵害他人名誉权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日前,徐州市铜山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在抖音、微信群发视频诋毁商家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判决被告删除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万元。
案情简介
为向企业施压
反复发帖宣称“质量差”
法院审理
被告行为损害原告商誉
法院审理认为,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否侵犯名誉权应综合分析行为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本案中,一是从行为人的职业上考量,丁某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悉车辆使用及保养要求,但其多次违规作业,并发布有违事实的照片及视频,损害了机械公司商誉。二是从影响范围上考量,抖音平台的受众为不特定群体,丁某发布照片的微信群成员基本都是案涉工程车专业从业人员,经转发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播,机械公司部分潜在客户流失。三是从过错程度上考量,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丁某作为买家,可以对其购买的案涉车辆的质量、使用情况等发表评价,该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应超过一般人通常行为的范围,不能出于恶意诋毁机械公司商誉,从机械公司提供的通话录音可知,丁某明知其发布的照片及视频会对机械公司产生影响,在抖音平台删除部分视频后,仍继续发布视频,数量多达51个,已超出了普遍接受的合理范围。四是从行为的目的上考量,案涉车辆已超过质保期,丁某在与机械公司交流中明确发布照片及视频的目的在于要求换车或退款,其目的是换取不平等的交易条件。五是从行为的方式上考量,丁某购买的案涉车辆出现状况后,其可以通过联系售后及厂家的方式解决,但其试图通过发布具有误导性的视频向机械公司施压,满足自身不合理要求。六是从行为的后果上考量,从机械公司提供的证据可知,丁某发布照片及视频后,在一定范围内引起评论及转发,造成机械公司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增加机械公司的交易成本,影响其商誉和交易机会,产生了相应的损害事实。
综上,可以认定丁某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机械公司的名誉权。在损失认定上,机械公司虽主张客户流失,但相关证据尚不能证明其主张的损失20万元。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事主体从事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丁某案涉车辆出现问题后,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决问题,但其蓄意诋毁机械公司商誉,综合考虑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酌定丁某赔偿机械公司损失2万元。
法官说法
网言网语不可任性
恶意诽谤需担责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因网络差评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日益增多,而企业法人的名誉权关乎其声誉,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对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民法典》人格权编基于人格权保护中的位阶差异、利益冲突频发、保护程度差异、救济方式差异等原因,区分物质性人格权与其他人格权,对后者的民事责任确立采用动态系统论,考量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行为目的、行为方式、行为后果等因素,按法定顺序排列其权重,打破了传统的三要件或四要件说,避免了构成要件“全有全无”的不足,回应了社会发展,有效解决了人格权侵害中利益冲突、情况复杂的问题。通过要求法官在个案中论述各因素及其协动关系,结合具体案情强化论证说理,有利于促进利益衡量与综合保护,引导法官综合考虑责任认定的各因素,避免简单化处理,全面及时保障各方权益。
本案在裁判中运用动态系统论的思想,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八条所列举的法定因素,即“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结合具体案情进行说理论证,平衡了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发生冲突问题,使责任认定更为科学合理。本案中,丁某作为工程机械车专业驾驶人员,通过抖音、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超过合理限度的言论和视频,并在一定范围内转发、评论,在平台删除后仍继续发帖,其目的是以此向售方企业主张不合理利益,主观上存在过错,实际上已影响了企业通过合法经营积累获得的商誉,增加机械公司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影响其商誉和交易机会,丁某的行为已侵犯了机械公司的名誉权,应立即停止侵权(删除视频)、赔礼道歉。
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应以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限度,应当尽到谨慎注意义务,不得因此而损害他人名誉。消费者评价商品或服务时应相对客观,不应超过一般人通常行为的范围,其言论自由应以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限度,应当尽到谨慎注意义务,本案中,丁某反复在抖音、专业微信群内发帖,向机械公司施加压力,以谋求不当利益。本案通过准确对丁某的行为进行界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判决丁某赔偿损失,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职能,引导商事主体诚信守信,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交易秩序的职能作用,裁判后原、被告均未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