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新闻 > 新沂 > 正文

厚植教育情怀 提升发展质效

2023-04-19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王莉
2023-04-19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餐烹饪实训。
普车实训。

       本报记者 陈小凡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匠心筑梦,德厚技长。作为新沂市唯一的职业教育阵地,近年来,新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新沂中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产业工人培养精准实施,生源逐年爆发式增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助力本地企业长效发展,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

◆真抓实干,促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产教融合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产教融合的一端是教育,关系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端是经济,涉及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

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工作的日益重视,新沂中专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沂中专党委书记何振华表示,新沂中专要坚持写好产教融合大文章,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好的职教力量。

近年来,新沂中专真抓实干,促进产教融合工作。以“为孩子谋一个好前程”为初心,以“重基础、抓常规、促提升”为工作思路,群策群力,奋力拼搏,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双提升,努力办好老百姓满意的职业学校。

新沂中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策略,构建因产办学、因企施教,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新沂中专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的思路,对接地方“4+4”产业发展需求,逐步优化专业布局,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分析检验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绝大部分专业能够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例如化工、白色家电和冶金类企业。

“专业只有依托产业才有生命力,近几年,我们逐步淘汰了一批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轨的传统专业,‘对症下药’,加强专业与产业的衔接,比如2022年,针对新凤鸣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我们新设了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纺织技术与服务三个专业,同时加大相关专业的招生力度,力争为我市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何振华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同南通等地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计划通过定向培养、人才回流的形式,为新沂的企业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实习即能就业,就业先精准实习。”新沂中专分管产教融合的校长助理周卫国说,“学校试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探索模式。”学校打破以往实习与就业割裂的状况,通过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学校先后与上菱电器、东智力衡、圣锦硅业、长实基业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按照因企分配、专业对口、有序安排的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工学交替。2022年10月,学校电子、机电两个专业的179名学生进驻上菱电器公司工学交替,为公司短期完成订单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新沂中专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来安排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生的实习活动全部在新沂本土企业进行,学校分别与上菱电器、卓越精密、启峰智造、不一科技、长实基业、维尤纳特、伊例家、新宏通科技、科倍服饰、利民化工等企业开展了工学结合工作,每年均有约1000人次学生在本地企业见习实习。

在此基础上,新沂中专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实施引企入校、校企一体等建设项目试点。2021年,学校电商专业与新安街道、新宏通呼叫中心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项目和实习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式教学的企业运行环境,真实开展教学即生产,生产即教学的产教融合工作模式。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实践等多层次合作办学,推动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2022年,学校电子、机电专业与长实基业共建冠名班,以共建企业工作室、生产实践基地等产教融合项目,形成校企产教融合办学体。

新沂市市长李胜在新沂中专调研时强调,新沂中专是新沂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重要渠道,是助推新沂市产业发展的坚强保障,要将新沂中专建设发展与全市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加快形成产学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以深层次、高水平的校企融合,助推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

2023年,新沂中专将立足新沂,坚定特色化办学方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联合企业,解决就业,促进“四业”融合,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社会培训、创新创业,加强职业学校各要素的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产学合作、训创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为聚焦打造“徐州县域工业领头羊”赋能力量。

◆精准强技,服务乡村振兴

“我没有文化,初中没读完就回家务农,参加了新沂中专的培训后,有专业的老师免费指导,我不仅获得了职业高中毕业证,还学到了现代粮食种植的新技术、新思路,我赚大了!”新沂新店村村民朱克元欣喜地告诉记者。

2021年9月,朱克元报名参加新沂中专开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期间,他认真听课、努力钻研、勤于请教,了解到稻麦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最终确定了新格局、新品种、新技术的现代粮食种植思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筛选出适合当地粮食生产的主推品种4个、主推技术2项,在新沂北涧村搞起了科学种植优质小麦和稻米。朱克元以承租的100亩农田为基地,以青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全程化社会服务为示范,从种到收实现农业新技术全覆盖,良种覆盖率达100%,优质小麦每亩增产30—50kg,优质水稻每亩增产50—100kg,成为了为全镇粮食生产提供观摩学习现场。

2022年,新沂中专在社会培训方面强化精准强技,服务乡村振兴,逐渐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学精一门技术、富裕一个家庭、振兴一个产业”为目标,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上发力。在全市12个镇(街道)开办了25个教学点,开设现代农艺、农产品储运与营销、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3个专业,设农民卫生与健康、电子商务、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农作物田间管理、设施农作物生产等多门专业课程。通过培训,让学员顺利实现就业、再就业或创业,实现个人价值,增加家庭收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江苏省委发布的2023年一号文件《关于做好二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

目前,新沂中专正深入乡村一线调查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镇经济特色,确定下一步精准强技服务民生的方向,即政企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才培养基地。经过调研,新沂阿湖镇的葡萄产业和时集镇的水蜜桃产业以及部分重点镇重点产业都急需大量技术农民。

人才基地的建立,新沂中专和各镇政府将紧扣“靠什么人建设乡村”这一最核心最现实的问题,把破解人才瓶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根据乡镇支柱经济产业,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取课堂培训、实践教学等方式,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激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乡村振兴的内源动力,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新沂中专还不断拓展社会培训渠道,在做好新型农民培训、退役军人培训、村级“两委”干部学历提升的同时,调整课程设置,围绕新沂本土农村需求,组织编写校本课程教材。2022年8月学校取得服装、数控、电子等省级9大工种技能鉴定资质,逐步开展1+X证书试点。

◆争先进位,创建高职院校

2022年,在江苏省教育厅“要分步推进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县区实现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的全覆盖”的要求下,新沂中专被列入2023年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创建计划,正式开启创建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新沂中专加大投入,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基本做好了高职校创建的要素准备。

事业规模稳步发展。新沂中专共开设机械机电、现代服务、轻纺化工、智能智造 4大类21个专业。构建了以“3+3”中高职分段培养、职业中专等全日制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社会培训为补充的中高职衔接、职成教一体的办学体系。目前,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沂中专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合理优化专业布局,加大招生力度,为地方企业培养储备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不断推进实训基地服务专业群建设,服务产学研,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创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计算机应用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基地创成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化工类、机械类以及计算机类三个技能考点建成省级学考技能考点。

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培养路径,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近三年来,4个徐州市级教改课题结题,2个省级教改课题立项,23名教师成长为市级以上名优教师,200余人次先后在国家和省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尤其是在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新沂中专夺得2枚金牌、2枚铜牌。

学生综合素养逐步提高。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构建“五步联动育人体系”,开设“筑梦大讲堂”,实施“德育积分银行”,开展“校内社会实践”,实行奖“承”结合,注重“家校联合”,学生文明习惯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构建五步联动育人体系》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级课题。

社会服务蓬勃发展。学校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持续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一是联合高校开展成人教育。与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联合办学,开通了成人本科、成人大专等继续教育。二是开展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实施农民双提升教育,每年培训学员1500人左右。三是开展职业技能体验。依托匠心筑梦职业体验中心,开设烘焙、花艺、艺术气球等中小学职业体验课程。

“在职业教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创建成功后,新沂中专将为徐州及周边地区各类企业培养一大批大专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沂中专党委书记何振华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沂中专将围绕建成五年制高职校总体目标,系统规划,重点抓好“八大工程”:党建引领工程、五步联动育人工程、专业创新发展工程、教学改革推进工程、教学团队培育工程、服务能力增强工程、后勤保障完善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这“八大工程”,新沂中专将在新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一步一个脚印,确保五年制高职校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效。

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准职业教育方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为新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生力军”。

风劲潮更涌,快马再加鞭。2023年,新沂中专将聚焦“发展质效提升年”工作主题,以“永远在路上”的拼劲,提高站位,统一认知,坚持就业优先,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培养更多的专业对口的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真抓实干,抓时间、抢时效、高质量地把新沂中专建成五年制高职院校,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流职业教育品牌。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