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土地托管让“双营”变“双赢”

2023-04-15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周天玉
2023-04-15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在睢宁县王集镇双营社区武营村70岁村民武为后的眼里,同样是种地,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家里总共有10亩地,其中6亩是离家较远、靠近盐徐高速公路的不规则地块。之前种这块地费时费力还赚不到钱,现在把它托管给村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后,每年能收到4800元租金。平日,俺就给合作社干活,管理苗木和庄稼。现在农闲,每天能赚60元,农忙时,每天能赚100元。家门口的4亩地,俺就种点自家吃的粮食、蔬菜。” 武为后娴熟地修剪着无絮杨的树枝,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合作社有20多亩无絮杨苗木地块,其中6亩是俺家的。”

双营社区曾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5万元。2017年9月,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村集体探索“党总支+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立王集镇双营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启了转型之路。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村集体收入逐年递增,2022年纯利润75万元,可分配盈余50万元,实现了合作社有分红、村集体有收益、农户有增收、乡村有建设的崭新局面。

党建引领 扎根田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王集镇双营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由社区“两委”人员领办经营,社区党总支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农户以土地入股,理事会成员出资作为经营周转资金。

目前,合作社有社员313户、1100人,经营土地1080余亩,“农户入社报名的时候,我们提供给大家两种收益方式,一是夏秋两季分红,二是每年年初按照800元/亩的土地流转价格,一次性支付当年费用。”双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武维照说,“农户们都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我们也都理解,所以尽管成立之初资金紧张,我们还是尽力筹措资金提前支付给大家一年的费用,给入社的大伙儿吃了颗‘定心丸’。”

双营社区“两委”班子、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本着“把田种好”的初心,扎根田间,精心照料农户托管给合作社的庄稼,寒暑易节,风雨无阻。“党员就是要起到带头作用,我们几个理事会成员学习开收割机、播种机,还有使用植保无人机,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这样心里才踏实。”双营社区党总支委员、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王兴波告诉记者。

集零为整 增产提效

双营社区将辖区土地进行整合,统一交由合作社负责耕、种、管、收、售,用规模化种植突破传统小农户家庭经营的限制,向着农业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社区出资对田埂、水渠、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进行整合,又多出来60亩左右的可耕种田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武维照介绍,因为用量大,种子、农药、肥料等都能够以批发价购买,仅复合肥,每袋就能便宜20元。

合作社还统一采购了大、中型拖拉机3台,收割机1台,装载机1台,机械植保机1台,无人植保小飞机1台,三轮运输车2部及配套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据介绍,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每亩地实现综合利润50元。2022年仅小麦一项,平均单产突破1300斤,增收40余万元。

一地三收 富民强村

“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可以实现一地三收——一是土地保底租金收益,二是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三是土地托管后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 武维照告诉记者,合作社在播种、日常管理、收获、苗木育苗等时段需要用工,年临时用工超600人次。

村民收入提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2020年,社区投入40余万元进行了737户户厕改造、猪圈拆除、建筑垃圾清理等工作。2022年,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设6处小游园、6个公厕,铺设“户户通”道路13000余米,沟渠清淤2万多米,全面提升改造了村容村貌,村庄环境实现质的飞跃。“今年计划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更换路灯、架设‘户户亮’门前灯、村庄建设‘五提升’、户厕整改完善、提升村级卫生室建设、安装汪塘护栏、植树绿化等民生实事项目。” 武维照说。

王集镇双营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满意,让“双营”真正变“双赢”。双营社区党总支于2018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徐州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双营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于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被评为市“十佳”合作社,近日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武维照也多次受到表彰,202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千名领先支部书记”称号,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次被徐州市委组织部评为徐州市“五星”村党组织书记。

本报记者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