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优服务 强质量 激活力

2023-04-14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3-04-14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颜子舒

“非常感谢你们帮我们缓解了资金运作的问题。”近日,在徐州创之社通用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与上门服务的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相谈甚欢。

创之社公司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一次“百名党员帮百企”调研活动中,发现该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该局立即针对企业存在问题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引导银行与其对接,将企业拥有的专利权进行无形资产质押,实现融资500万元且对其进行50%的利息资补,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近年来,该区围绕“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总定位,聚焦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泉新市监 服务领先”特色品牌,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知产”变“资产”

近日,为进一步推进医疗领域专利成果转化,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彭健带领知识产权科工作人员、泉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来到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开展“知识产权进医疗机构”宣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医务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提高了医院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彭健说。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泉山抢抓入选徐州首批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企业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助力“知产”变“资产”,为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建立以专利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为泉山数字经济和医疗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开展专利“导航”,为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提供“情报”支撑,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持续推动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知识产权信息省级公共服务网点3家,市级公共服务网点3家,运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8个,位列全市第一。引进和培育专利代理、商标代理机构100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由2018年的3笔共计900万元提升至2022年39笔共计1.36亿元,2023年已累计帮助14家企业融资4900余万元,预计年终将为中小企业融资突破2亿元,为各类创新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率先在全市实施“促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2022年累计接受高校院所、国有企业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目标40件,总量位居徐州主城区第一。创新打造“泉知权汇”特色品牌,近年来通过“知识产权五走进”(进科技园区、企业、校园、医疗卫生机构、街道社区)系列主题活动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25场,参训人员1500余人次。

一组组数据背后,浓缩了泉山在服务经营主体的智慧,反映的是泉山营商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服务强质量

泉山区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持续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打造质量“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精准质量服务,解决企业共性需求,推动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全区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为加强对质量工作的引导、支持、激励,泉山在《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基础上统筹整合相关资源,着力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泉山区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引导和激励辖区企业在质量提升方面创新突破、创先争优,持续推进泉山区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感谢泉山区持续深化‘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引导激励更多的质量工作者重技能、学技能、长技能,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让广大企业首席质量官真正成为企业质量发展的‘服务者’、质量提升的‘排头兵’、质量安全的‘守护人’。”省级企业首席质量官、江苏八方钢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感慨道。

近年来,泉山不断加大企业“首席质量官”推进力度,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水平,强化质量标杆培育,组织53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并获证书。开展争创政府质量奖培育活动,指导江苏八方钢构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力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徐州市质量奖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核。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通过多次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徐州新盛嘉和物业经营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最终该企业以全省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江苏省质量强省奖补专项资金”20万元。针对企业经营遇困、资金周转难的情况,主动联系银行围绕质量奖、江苏精品、质量信用等方面推广“苏质贷”融资产品。

今年以来,徐州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徐州中矿岩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华盛工程监理咨询、江苏国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顺利通过了“苏质贷”融资授信,总授信金额达160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以监管优环境

为推动经营主体规范化运营,泉山提效能、强监管,全面优化市场法治环境。

优化监管手段,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内部综合与外部联合机制。重点围绕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游乐场所等涉及较多交叉检查项目的经营单位开展综合检查,对信用风险低的经营主体进一步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对企业信用修复实行“容缺受理”模式,在企业申请信用修复时,如材料不全,工作人员可通过“容缺受理”服务,在申请人做出承诺的前提下为企业先行受理,后期补证,避免申请人反复跑、多次跑,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便捷。今年以来,累计修复企业信用281户次。

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市场监管系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严格自由裁量行为,以教育、帮扶、普法等服务手段为主,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秉持包容审慎态度,打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件、减轻处罚案件14件。

实行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坚决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加大医疗、房地产、教育等民生领域违规收费问题整治力度,严惩虚假违法广告、使用未登记电梯、假冒知名品牌等12类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32次,立案122起。聚焦投诉举报分析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完善协同、高效、便捷消费维权机制,大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2022年受理12345、12315等各类投诉举报1.67万件,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消费市场秩序。今年已累计接收各类投诉举报咨询4856件,均妥善处置到位。

“服务经营主体就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有‘如鸟入林’的归属感、‘如鱼得水’的获得感和‘如沐春风’的幸福感。”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林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主动性,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在强化‘质量强区’建设上下足功夫,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为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