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两新”组织“红引擎”,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本报记者 张亚轩 张雷 宋新 颜子舒 朱二俊 统筹 颜子舒
为外卖小哥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组建“暖心骑士志愿服务队”、成立“益路行”暖新驿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无不是江苏徐州“两新”组织党建新活力的体现。
近年来,江苏徐州各地持续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效提升新业态发展质态、新就业群体能力素质,有效促进产业优化,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链”上党建
引领产业“火”起来
眼下,在沛县敬安镇辣椒育种研发中心,一株株辣椒苗长势正旺。近年来,沛县把党组织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人才育在链上,以高质量党建激发辣椒制种产业新动能。
链上建强组织,凝聚共识合力。沛县不断整合链上企业党建资源,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将龙头企业的党建优势和产业链上配套企业的综合实力相融合。目前,沛县辣椒制种产业已辐射周边三省五市,基地面积占全国的46%。
党建引领发展,带动村强民富。联合党委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中下游企业、种植户进行组合配对,互促发展。目前,已有党支部结对5对,研发人员结对29对,党员农户结对37对,组织党员为农户开展育苗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培训等,免费提供辣椒制种设备和亲本。围绕产业融合,实施“产业链党委+链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积极促成周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公司,推动上下游全链条协同发展,沛县辣椒基地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158家。
联盟搭建桥梁,助推产业兴旺。由联合党委牵头,成立江苏省辣椒制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沛县辣椒制种产业综合竞争力。定期组织召开“聚椒培训会”“学技术比增收”等活动,针对链上问题找办法,围绕经营生产谈政策,引导链上企业学先进。整合、汇集恒润高新、苏润种业两家龙头企业资源力量,投资6000万元建设集成生产全程服务的种业产业园区。抢抓“三乡工程”机遇,与一批辣椒制种特长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推动“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工作站”落户,累计育成新品种(系)128个。下一步,沛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共建帮建”机制,明确属地党组织兜底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指导、党建指导员定点负责,切实做到应建尽建、应管尽管。
“这是我们联合徐州三牛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的徐台电商物流园,为附近农产品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讲’,让新业态从业人员熟悉电商运营规则。”对徐台电商物流园建设,贾汪区紫庄镇徐台村党总支书记贾月环如数家珍。
在紫庄镇,三牛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与徐台村结对共建,打造“数字化VR党建中心”,涵盖时政要闻、党建知识、数字党课、数字展厅、红色全景、本地风采等7个板块,让附近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此外,还为附近农产品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培育了一大批会直播、善销售的网销新农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不仅增加新业态从业人员和村民的收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农产品,也搭建起了‘红色教育’平台,宣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为乡村振兴助力。”紫庄镇组织委员朱贺说。
不仅如此,贾汪区两新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积极开展暖“新”活动,在城区核心地带打造“泉心爱”红色驿站,设立“暖新”医院,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等,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上贡献“新”力量。
新业态催生新就业,新群体展现新形象。下一步,贾汪区两新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将持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让党建工作活力不断激活。
创新联建
搭建暖“新”服务圈
家住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的快递员徐康辉最近有了“新身份”,成为了一名社区“红色速递员”。每天穿梭大街小巷取送快递的他,同时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送去温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徐康辉自豪地说,“参加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多了,大家也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
快递和外卖员组建“暖心骑士志愿服务队”、网约车司机组建“爱心接送志愿服务队”、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组建“温心家政志愿服务队”……在鼓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建了一个个新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应急物品随手送”“居民小事随手帮”等活动,成为社区居民的“新邻居”,基层治理的“新拍档”。
今年以来,鼓楼区委两新工委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落实“党建强基”提升工程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暖“新”行动,“暖‘新’医院”“暖‘新’商家”等多项服务点相继揭牌启用,高标准打造“鼓楼新驿”113处,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搭建了15分钟暖“新”服务圈。同时,制定暖“新”服务措施,发放暖“新”礼包,组织健康体检、开设爱心托管、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信任感不断上升。
“让‘新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不仅有效延伸了社会治理触角,也让基层治理凝聚了新力量。”鼓楼区两新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鼓楼区将进一步加大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保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权益,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
2月17日上午,云龙区汉风街道举行快递行业联合党支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者联合工会授牌仪式,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成立快递行业联合党支部,有利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常态化长效化服务社会发展。”汉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解晨表示。据悉,近年来,汉风街道党工委抓实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围绕暖“新”教育、暖“新”托育、暖“新”联盟等主题开展活动32场,不断提升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切实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引导他们立足岗位当先锋,服务发展有作为。
“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者联合工会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汉风街道总工会主席张洪勇表示,街道积极探索出“1+N”建会模式,形成街道工会牵头组织+辖区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站点分会独立运行的建会入会模式,保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党组织的认可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受到了使命和责任,我们将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美的广场顺丰快递负责人杨晨说。
云龙区党工建指导员谷文惠、李云川表示,会继续走访调研“两新”组织,积极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工建设,不断创新商圈党建联盟联建,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融入基层
共绘“核心圈”“同心圆”
“街道城管队员专门为我们搭建雨棚,让理货的骑手们不再担心下雨下雪了。”泉山区永安街道西关大润发超市饿了么骑手站长徐冬青开心地说:“年初,我作为骑手代表参加了区党政企群交流座谈会,谈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雨棚。现在屋外有雨棚、屋内有卡座。行业被重视,被人惦记着真好。”
面对面聆听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和骑手党员代表的心声,泉山区制定出台加强外卖配送行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五大类12项行动计划……针对外卖小哥们在外吃饭难、如厕远等问题,依托街道、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两新”组织、工会之家、银行、公安城管岗亭等资源,打造“泉新驿站”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阵地,形成“1+14+X”的区域化党建服务矩阵。
征集辖区内各爱心商家,外卖小哥们只要进入挂有泉山区“暖心商户”标识的店铺,即可享受就餐打折、平价理发、电瓶车维修、免费测量血压等优惠和服务,切实把党的关注和关爱送到外卖配送行业当中。
寻找并引导站点流动党员到接收党组织登记、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扫码加群……各党(工)委加强与属地相关企业、分拨中心、末端网点的直接联系,引导外卖配送行业流动党员进社区报到,融入组织同学习、同活动、同服务。
“作为省级外卖配送行业试点地区,泉山区着力增强党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全市首家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和外卖配送行业群团组织,持续将党建引领‘派送’到骑手身边,激发骑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担当热情,不断擦亮‘红新向党 筑梦泉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色党建品牌。”泉山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张仕宝说。
“累了咱可以来这歇歇脚,渴了这里也有热水,手机没电了也有个地方充电了。真是方便极了!”在徐州东环街道的“益路行”暖新驿站里,外卖员王伟不由地连连称赞。
快递、外卖员、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分布广、数量多,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成为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扎实推进建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行动,通过摸清底数、建强品牌、强化服务等有力举措,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让“两新”群体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有力推动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从业者最清楚。在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一支由党建指导员、党务工作者组成的调研队“走街串巷”,为摸排、了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经营状况、从业人员、党的组织和党员情况忙得马不停蹄。“街道根据‘两新’群体需求着力打造的11处‘益路行’暖新驿站,目前已累计接待、服务新就业群体2000余人次。”东环街道党务工作者张悦说,驿站内配备桌椅、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书籍等设施,并定期提供健康检查等“暖心服务”,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了温暖港湾,让他们感受党组织“家”的温暖。
与此同时,立足自身优势,结合新就业群体特点,徐州经开区集中组建镇街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两新”党支部),成立了徐州经开区外卖配送行业党委、物流行业党委、星博汇直播基地党支部、平安物流园党支部等新业态领域党组织,以党组织阵地画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核心圈”,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编辑: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