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改’到我们心坎上了”
本报讯(记者 宋新 通讯员 朱晓娜 仝瑶)“人行道路整洁了,管线梳理更新了,文化标识更多了……小区的环境变好了,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了。”“住在这里不仅生活比以前舒适,心情也更加舒畅了,改造‘改’到我们心坎上了。”……近日,记者来到云龙区彭城街道庆新社区建国小区(三期)。在新打造的街角读书亭旁边,说起小区的变化,几位居民连连称赞。
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是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建国小区(三期)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楼层高、住户多,不仅上下楼不方便,晾晒、充电也很困难,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是重中之重。
“家里老人行动不便,以前上下楼只能慢慢走,现在楼梯装了扶手,明显比以前安全多了,我们也更放心了。”得益于庆新社区党委牵头安装的适老助残扶手,建国小区(三期)的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安装适老助残扶手是庆新社区党委联合党员先锋服务队和楼栋自治理事会推进的一项民生举措。为满足特殊群体的出行需要,庆新社区党委多次会同改造部门深入小区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充分考虑扶手的粗细、高度等特殊需求,送上暖心便民的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此次改造过程中,我们推动安装适老助残扶手4000余米,增加充电设施和停车雨棚5处,架设便民晾衣架150余米,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庆新社区党委书记王芹表示,改造根据1407户建国小区(三期)居民填写的调查问卷,社区党委会定期在小广场上召开座谈会,党员先锋服务队在日常过程中积极收集“微需求”,努力推动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功能性的提升。
除了基础的改造项目外,在楼栋自治理事会的积极建议下,社区党委整合了沿街店铺、街角公共空间,增加了读书角、休闲座椅、小区会议室等“睦邻”空间18处,邻里互动、事项商谈、节庆活动等有了好去处。
“我们理事会成员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以后就在这里讨论小区的大事小事,大家都觉得工作越来越有干劲了!”43号楼楼栋自治理事长高辉表示。
“我们正带领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加紧推进社区公共空间的清理与释放,希望能为居民提供更加充足的活动空间,打造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社区。”王芹表示。
目前,兴隆社区建国小区(一期、二期)改造动工在即,一次进场前的恳谈会在社区讨论室里召开,居民代表和施工方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样的恳谈会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已经召开了不下5次。“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按照一楼一策的设计部署推进建设工程,让建国小区一期、二期实现民意畅通、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升级改造。”社区党委书记张欣表示。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一大批存有老城记忆的城市模块正通过更新升级焕发勃勃生机。彭城街道党工委顺势而为,坚持“党建领导、居民主体、综合治理”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扎实稳健的“绣花”功夫,助推老城区保持“生命力”,焕发“新活力”。下一步,彭城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城市“微更新”“微改善”项目,瞄准民生需求,增进民生福祉,强短板、补弱项、促提升,创新推动老城展现新面貌。